江漢大學機電與建筑工程學院學科建設概況

發(fā)布時間:2020-05-03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江漢大學機電與建筑工程學院學科建設概況

江漢大學機電與建筑工程學院學科建設概況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江漢大學機電與建筑工程學院學科建設概況 正文

機電與建筑工程學院學科建設概況
發(fā)布者:甘來發(fā)布時間:2019-04-11瀏覽次數(shù):755 
 
(一)學院學科專業(yè)設置現(xiàn)狀
學院現(xiàn)開設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車服務工程、工業(yè)設計和城鄉(xiāng)規(guī)劃5個本科專業(yè)。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fā)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yǎng)學科目錄》學院開設的5個本科專業(yè)均屬工學學科門類;其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車服務工程和工業(yè)設計專業(yè)均屬機械類,城鄉(xiāng)規(guī)劃專業(yè)屬建筑類。支撐專業(yè)建設發(fā)展的一級學科有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和城鄉(xiāng)規(guī)劃學。
 
(二)學院學科專業(yè)教師隊伍現(xiàn)狀
學院現(xiàn)有專任教師68名,其中教授13名(占比19.1%),副教授26名(占比38.2%),講師25名(占比36.8%);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5人(占比36.8%),碩士學位32人(占比47.1%)。專任教師歸列學科情況如表1—表3所示。
 
表1  機械工程學科隊伍建設情況
 
專業(yè)技術職務
 人數(shù)
 
合計
 35歲
 
及以下
 36至
 
45歲
 46至
 
55歲
 56歲
 
及以上
 博士學位教師
 碩士學位教師
 行業(yè)經歷教師
 
正高級
 7
   
 3
 4
   
 5
   
 3
 
副高級
 12
   
 3
 8
 1
 1
 10
 4
 
中級
 10
 5
 3
 2
   
 4
 5
 2
 
總計
 29
 5
 9
 14
 1
 10
 15
 7
 
碩導人數(shù)(比例)
 博導人數(shù)(比例)
 有海外經歷教師人數(shù)
 
(比例)
 
4人(13.8%)
 0人(0%)
 2人(6.9%)
 
 
表2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隊伍建設情況
 
專業(yè)技術職務
 人數(shù)
 
合計
 35歲
 
及以下
 36至
 
45歲
 46至
 
55歲
 56歲
 
及以上
 博士學位教師
 碩士學位教師
 行業(yè)經歷教師
 
正高級
 5
   
 2
 1
 2
 2
 2
 4
 
副高級
 1
   
   
 1
   
   
 1
 1
 
中級
 4
 2
 2
   
   
 4
   
 1
 
總計
 10
 2
 4
 2
 2
 6
 3
 6
 
碩導人數(shù)(比例)
 博導人數(shù)(比例)
 有海外經歷教師人數(shù)
 
(比例)
 
5人(50%)
 0人(0%)
 3人(30%)
 
 
 
表3  城鄉(xiāng)規(guī)劃學科隊伍建設情況
 
專業(yè)技術職務
 人數(shù)
 
合計
 35歲
 
及以下
 36至
 
45歲
 46至
 
55歲
 56歲
 
及以上
 博士學位教師
 碩士學位教師
 行業(yè)經歷教師
 
正高級
 1
   
 2
 1
 0
 1
   
 1
 
副高級
 3
   
 3
 1
   
 2
 7
 1
 
中級
 8
 2
 5
 3
   
 3
 7
 2
 
總計
 11
 2
 2
 5
 0
 1
   
 1
 
碩導人數(shù)(比例)
 博導人數(shù)(比例)
 有海外經歷教師人數(shù)
 
(比例)
 
1人(8.3%)
 0人(0%)
 1人(8.3%)
 
 
  
 
(三)學科研究方向及學術成果
經過努力,各學科教師團隊均基本形成了各自相對穩(wěn)定的學科研究方向,并獲得了一些學術成果。
 
1.機械工程學科
該學科以傳統(tǒng)的“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yè)為基礎,開展機械、電子、自動化專業(yè)知識的交叉融合與應用研究,形成了“先進傳感與智能監(jiān)控技術”、“機械產品數(shù)字化設計、仿真與制造”和“機器人與先進傳動技術”三個較明確的研究方向。
 
(1)“先進傳感與智能監(jiān)控技術”研究方向
 
該方向以應用為導向,將光纖傳感技術、基于單片機的智能儀表技術應用于復雜機械裝備的在線檢測,實現(xiàn)誤差的智能分析與補償。本研究方向共有專任教師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講師3人,具有博士學位3人;企業(yè)兼職教師(高級工程師)3人。近年來,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超聲激勵-相移光纖光柵分布全方位傳感的機械損傷識別與成像技術”,完成了“多神經網絡智能故障診斷技術及其在工業(yè)除塵風機中的應用”(2013年武漢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多個項目解決了生產實踐中的多項難題。
 
(2)“機械產品數(shù)字化設計、仿真與制造”研究方向
 
該方向以機械產品三維公差表達技術為基礎,重點研究新型核電站、大型橋梁建設機械的數(shù)字化設計與分析,綜合考慮多物理場的耦合影響,運用數(shù)字化仿真技術、先進數(shù)控技術和工業(yè)機器人實現(xiàn)復雜機電系統(tǒng)的快速優(yōu)化設計與柔性制造。本研究方向共有專任教師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講師1人,具有博士學位4人;企業(yè)兼職教師(高級工程師)3人。近年來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新一代GPS框架的特征幾何變動建模及三維公差轉換技術研究”等多項科研課題。
 
(3)“機器人與先進傳動技術”研究方向
 
該方向通過對機器人軌跡規(guī)劃和控制的研究,在機器人的最優(yōu)軌跡規(guī)劃和控制新方法方面提出新的理論,并將該方法應用于機器人工程,形成一個完整的機器人軌跡規(guī)劃和控制的研究體系,并搭建集機器人運動學、動力學,軌跡規(guī)劃和控制于一體的研究平臺,在該平臺上可進行機器人相關的運動學、動力學、以及機器人各種控制方法的仿真和實驗研究。已完成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風力發(fā)電機齒輪箱動態(tài)特性分析與專用綜合測試裝備研制”等科研課題。
 
近年來,該學科團隊承擔了各類科研項目16項,其中橫向項目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縱向項目7項;申請各類專利72項;在重要期刊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54篇,其中SCI檢索論文6篇;有2項科研成果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成果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
該學科以汽車用材料、綠色環(huán)保材料和先進制造技術為研究對象,結合化學工程與技術研究領域,逐步形成了“金屬電致塑性及合金化研究”、“金屬表面滲入機制及應用研究”、“先進薄膜材料及其器件研究”和“石墨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的研究”等4個穩(wěn)定的研究方向。
 
(1)金屬電致塑性及合金化研究
 
金屬電致塑性及電致超塑性是材料科學的一個新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電子與位錯的交互作用改善金屬的塑性,微觀組織及力學性能。在國內,本專業(yè)團隊率先進行研究,目前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在合金化方面,團隊成員一直從事輕合金方面的研究,現(xiàn)在主要是對汽車用鎂合金進行研究,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這些研究成果在汽車工業(yè)領域中對輕型材料的塑性及合金制備方面形成了優(yōu)勢和特色。
 
(2)金屬表面滲入機制及應用研究
 
致力于通過金屬材料表面滲入或植入,進行金屬先進表面處理技術的研究,涉及等離子、表面沉積、離子注入、陽極氧化等新型表面改性技術和裝備研究。已深入開展了奧氏體不銹鋼低溫離子滲碳技術、大長徑比油管內壁離子滲氮工藝與設備開發(fā)、熱作模具鋼H13的稀土離子注入表面改性技術等研究,在金屬材料表面強化及防腐耐磨處理的機理、工藝、應用等領域形成一系列成果,獲得多項國家發(fā)明專利。其中,長徑比大于150的超細長金屬管內壁離子滲氮的技術攻關,能使油管的耐磨性和耐腐蝕性能明顯提高,使用壽命提高3倍以上,該成果不僅取得國際先進水平,而且由于在石油裝備領域具有優(yōu)勢和特色,相關企業(yè)應用該成果僅兩年,就實現(xiàn)年增產值2200萬元,年增凈利潤140萬元。
 
(3)先進薄膜材料及其器件研究
 
本研究方向從先進薄膜材料及其器件應用入手,深入開展薄膜材料結構設計、生長及原型光電器件的制備與性能研究。通過對非平衡條件下薄膜的外延生長動力學與缺陷控制等關鍵科學問題的深入探索,攻克相關的材料制備和器件研制關鍵技術。探討薄膜制備、合成的方法與機理,著重解決高性能薄膜材料與器件發(fā)展過程中新出現(xiàn)的結構與制備、結構與性能關系問題,建立相關的理論和原始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近5年來,主持省市科研課題7項,發(fā)表SCI、EI檢索論文34篇。相關研究成果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將對掌握與國際水平同步、具有鮮明特色和自主知識產權的薄膜器件制備技術,奠定科學技術基礎和創(chuàng)新團隊基礎。
 
(4)石墨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的研究
 
本研究以石墨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為研究對象,采用粉末冶金法,以石墨、硅粉、氧化鋁等作為添加劑,以金屬銅、鋁為基體,制備一系列金屬基復合材料,研究添加劑成分、球磨工藝、熱壓燒結工藝對復合材料性能的影響。結合XRD、SEM等測試手段,探討材料的硬度、摩擦磨損性能、導熱性與微觀結構之間的關系,著重解決復合材料的界面結合問題。這些研究成果在電子封裝材料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該學科團隊主持國務院部委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7項、市級項目9項,承擔各類橫向項目16項,獲省市級政府成果獎3項,獲授權發(fā)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出版學術專著1部、教材8部,發(fā)表學術論文30多篇,SCI、EI收錄9篇。
 
3.城鄉(xiāng)規(guī)劃學學科
該學科面向中小城市,研究方向為:新農村發(fā)展與規(guī)劃和城市發(fā)展歷史與遺產保護規(guī)劃城市規(guī)劃理論與方法、城市設計等。
 
近年來,該學科團隊主持國家級子課題1項、省級項目1項;橫向課題經費287萬元;EI、ISTP、ISSHP收錄論文13篇。
 
(四)學科建設目標和任務
借力學校引進的院士團隊和已建成的“江漢大學—凱撒斯勞滕工業(yè)大學共建流體力學中心”,新建力學學科。
 
到2020年,力學學科進入全國學科評估排名C類,在學校獲得力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的基礎上,獲得流體力學二級學科碩士點。
 
到2030年,力學學科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進入全國學科評估排名B類,分別新增工程力學和材料學二級學科碩士點;機械工程學科進入全國學科評估排名C類,獲得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
 
到2050年,力學學科進入國內一流學科行列,全國學科評估排名進入前20%—30%;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進入省內一流學科行列,全國學科評估排名進入前40%;機械工程學科建成省內特色學科,全國學科評估排名進入前50%。
 
江漢大學

添加江漢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江漢大學考研分數(shù)線、江漢大學報錄比、江漢大學考研群、江漢大學學姐微信、江漢大學考研真題、江漢大學專業(yè)目錄、江漢大學排名、江漢大學保研、江漢大學公眾號、江漢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江漢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江漢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qiang-kai.com/jianghandaxue/yanjiushengyuan_269456.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