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西北政法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西北政法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西北政法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西北政法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西北政法大學考研難嗎]
[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院]
[西北政法大學考研群]
[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學費]
[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yè)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刑事法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yè)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人權法學專業(yè)介紹
人權法學所屬一級學科:法學
學科專業(yè)代碼:0301J4
所在單位:刑事法學院
導師組負責人:錢錦宇教授
學科專業(yè)簡介
西北政法大學人權法學科是多學科整合形成的獨具特色的新興法學二級學科。人權本質上是一個開放的“議題”,其研究視角的多樣性和方法的多元性,決定了人權法學的學科理論基礎表現為多樣性統(tǒng)一。作為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領域,人權是哲學、政治學、倫理學、心理學、民族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學、法學和人類學等學科的共同課題。西北政法大學作為我國法學教育的重要基地,法學學術積淀深厚,擁有法學、哲學、理論經濟學、公共管理學等多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點)和2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為人權法學科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學科基礎。2004年7月,西北政法學院成立了一批與人權問題密切關聯的研究中心(所)。2016年12月,為了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人權發(fā)展戰(zhàn)略和《國家人權行動計劃》的要求,西北政法大學在整合上述研究機構的基礎上,設立了校級獨立實體研究機構——人權研究院,以推進人權法學科的建設和發(fā)展,將其納入學校建設“法學特色鮮明、多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的教學研究型高水平大學”的戰(zhàn)略大局,為人權法學科提供了持續(xù)發(fā)展的平臺。人權法學科依托西北地區(qū)的地緣特征,始終以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為導向,在邊疆穩(wěn)定與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發(fā)展、反恐怖主義與社會安全、少數民族權利保護、西北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西北地區(qū)殘障者權益保護、西北地區(qū)人權教育、國家治理現代化與人權保障等領域,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西北政法大學人權法學科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講師2人,其中碩士生導師3人,4人具有博士學位。近年來,人權法學科教學科研人員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課題4項,學科資金充足,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并與從事人權研究的國內外知名高等院校和學術機構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擁有豐富的學術資源。基于國家人權發(fā)展戰(zhàn)略和當前人權法人才培養(yǎng)的屬性,西北政法大學人權法學科致力于培養(yǎng)熱愛祖國,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政策,適應國家和未來社會發(fā)展需要,具有扎實的法學理論基礎,了解相鄰學科如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政治學、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熟悉人權法學理論和制度,具備較強的研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在本專業(yè)領域或相近專業(yè)領域勝任人權保護等法律實務或理論研究的復合型專門人才、作出創(chuàng)造性成果的高級復合型人權法律人才。依據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結合人權法學專業(yè)特點,人權法學科碩士標準學制為三年,在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學生應至少修滿36學分,其中學位課不少于20學分;非學位課不少于10學分;實務訓練或社會實踐6學分。
指導教師
錢錦宇,教授,法學博士,碩士生導師,西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陜西省高校青年創(chuàng)新團隊帶頭人,特聘長安青年學者,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美國伊利諾伊大學(UIUC)訪問學者、瑞典瓦倫堡人權與人道主義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兼任中國人權研究會理事、中國憲法學研究會理事、陜西省憲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陜西省社科基金項目1項,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在權威和核心刊物發(fā)表論文50余篇,其中部分被《新華文摘》、《法學文摘》、《中國社會科學報》和《人大復印資料》輯覽、摘編或全文轉載。
劉治斌,教授,法學碩士,碩士生導師,人權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司法人權保障,法律思維與法律方法、司法制度等,在《法律科學》、《法學》、《法制與社會發(fā)展》、《法商研究》等學術期刊發(fā)表專業(yè)論文50余篇。
劉璞,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兼任中國教育戰(zhàn)略發(fā)展學會教育法制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陜西省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常務理事,《法學教育研究》教育法制欄目編輯,中小學校長、骨干教師培訓課主講教師。主要研究領域:憲法學,教育法學,殘障人權益保護,曾獲2016年陜西省高等教育研究會學術成果三等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項、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1項以及其他各級各類項目若干項,在《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等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多篇。
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訴訟法學介紹
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所屬一級學科:法學
學科專業(yè)代碼:030106
所在單位:刑事法學院
導師組負責人:宋志軍教授
學科專業(yè)簡介
刑事訴訟法學是以刑事訴訟法、證據法以及相關程序性法律制度、理論及司法實踐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包括中國刑事訴訟法學、比較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刑事司法制度等內容。 刑事訴訟法以無罪推定、人權保障、程序正義等理論為基礎,與公民生命權、自由權、人格尊嚴、財產權等基本權利密切相關,是一個國家人權保障狀況的重要標志,素有“小憲法”之稱,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刑事訴訟法學以刑事訴訟法為主要研究對象,涵蓋刑事證據、刑事偵查、刑事檢察、刑事審判、刑事執(zhí)行以及刑事辯護等內容,主要研究領域廣泛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刑事訴訟法學專業(yè)研究生不僅要具備扎實的法學基礎理論功底,掌握刑法、刑事訴訟及證據法的基本理論,還要具備從事各項刑事法律實務工作的實踐能力。因此,研究生除了系統(tǒng)學習和研究相關法學理論之外,還要特別關注刑事司法實踐,從而將法學理論與法律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將來能夠更好地勝任法律教學、法學研究和法律實務工作。
本學科是陜西省教育廳確定的優(yōu)勢學科,具有深厚的學術積淀,教學與科研實力雄厚,理論研究與司法實踐并重,與公安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司法行政機關、律師事務所以及眾多社會組織建立了制度化的合作關系,為教學、科研工作的深入開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結合專業(yè)特色與社會需求,目前開設有中國刑事訴訟法學、比較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刑事偵查學、刑事訴訟法學前沿、法學基礎理論、法律思維與法學方法、民事訴訟法學、訴訟法史等相關課程,并且結合司法實踐的需要,開設了檢察實務、審判實務、刑事辯護實務等實務課程,在提高學生理論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法律職業(yè)能力。
本專業(yè)致力于培養(yǎng)基礎理論扎實、學術視野開闊、具有較強科研能力和法律實踐能力、全面發(fā)展的高層次法律專門人才,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事業(yè)輸送和儲備專業(yè)力量。
指導教師
宋志軍,教授,法學博士,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副院長,西北政法大學長安青年學者,西北政法大學青年教學名師。2008年畢業(yè)于中國政法大學,獲訴訟法學博士學位,2009年至2012年在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從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和少年司法。在《法律科學》《政法論壇》等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1部,合著3部。代表作:《刑事證據契約論》(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刑事證據法中的人道倫理》(《政法論壇》2008年第1期);《域外刑事證據能力契約制度比較研究》(《法律科學》2011年第2期);《論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社會支持體系》(《法律科學》2016年第5期);《從舊與從新:刑事再審之程序法適用論》(《政法論叢》2016年第4期);《附條件不起訴社會支持的深化》(《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7年第4期)。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各1項,主持橫向項目3項。獲得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專著類二等獎和論文類三等獎、西北政法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等獎勵。曾掛職擔任西安市未央區(qū)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陜西省刑事法學研究會秘書長、西安市證據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少年司法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魏虹,教授,碩士,現任刑事訴訟法學教研室主任,碩士生導師,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曾獲得校優(yōu)秀教師、校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學術兼職有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理事,陜西省法學會刑事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陜西職業(yè)警官學院兼職教授等職。代表作有《賦權與規(guī)制:我國檢察機關撤回起訴制度之構建》(《法律科學》2011年第6期);《論我國檢察機關公訴裁量權的多元化》(《法律科學》2010年第6期);《論我國刑事證明的最高標準之重構》(《法學論壇》2007年第3期);《論刑事領域中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之完善》(《人民司法》2011年17期)。其中,論文《論我國檢察機關公訴裁量權的多元化》一文獲得最高人民檢察院2010年度檢察基礎理論研究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2011年主持并完成了陜西省教育廳項目《陜西省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問題研究》;另外還參加多個國家級、省級項目和橫向課題的研究。
韓紅,教授,法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代表作有:《我國死刑案件審判程序研究》(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墩J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實體法思考》(《學習與探索》2017年第1期);《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內涵與邊界——兼與刑事速裁程序比較》(《學術交流》2017年第8期);《死刑復核程序中的檢察監(jiān)督》(《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附條件不起訴制度之完善》(《學術交流》2013年第1期);《專家輔助人出庭制度的建構研究》(《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5年第2期)。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理事、陜西省法學會刑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張?zhí)幧纾苯淌?,碩士。主要研究領域為證據法學、刑事訴訟法學。代表作有:《刑事偵查原則新探》(《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01年第5期);《論刑事訴訟管轄權異議》(《青海社會科學》2003年第3期)。陜西省法學會刑事法學研究會理事。
焦悅勤,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刑事訴訟法學、比較刑事訴訟法學、法律文書學。學術兼職有陜西省法學會刑事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會法律文書學研究會理事。主持科研項目4項;參與科研項目多項。在《西北大學學報》《理論探索》《河北法學》等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多篇。代表作有:《刑事審判監(jiān)督程序研究》(專著)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合適成年人參與刑事訴訟制度的缺失與完善》《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權保障問題探討》《刑事判決書量刑說理現狀調查及改革路徑研究》《略論立法語言的模糊與消除》等。
侯智武,副教授,學士, 主要研究領域為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1981年畢業(yè)于西北政法學院。代表作有:《論沉默權制度在我國的確立與保障》(《政法論壇》2003年第4期)。陜西省法學會刑事法學研究會理事。
姚劍,副教授,法學博士。2017年美國東北大學社會科學與人文學院訪問學者。主持、參與國家社科基金、中國法學會、教育部、陜西省法學會等科研項目多項??蒲谐晒@獎勵多項,曾獲西安市社科聯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獎、共青團陜西省委預防青少年犯罪優(yōu)秀論文二等獎。曾在人民法院(2011年)、人民檢察院(2013年)掛職鍛煉。主要研究領域為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在《法律科學》、《西北大學學報》、《人文雜志》等核心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多篇。代表作為:《刑事司法權的時間規(guī)限:釋義、特征、形式》(《法律科學》2010年第5期);《刑事辦案期限的比較考察》(《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年6月)。陜西省法學會刑事法學研究會理事。
劉仁琦,副教授,法學博士,2003年、2006年、2009年在吉林大學分別獲得法學學士學位、訴訟法學碩士學位、刑法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司法制度。主持國家社科1項、橫向項目10余項。出版《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程序精要與證據研究》等學術著作,在《法律科學》《當代法學》等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20余篇,代表性成果有《論我國刑事訴訟客體的內容的確定:案件事實及其法律評價》,載《法律科學》2012年第5期;《國際刑事法院混合式證據規(guī)則及對我國的啟示》,載《當代法學》2012年第4期。相關成果曾獲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高峰論壇優(yōu)秀論文三等獎、陜西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兼任西北政法大學刑事辯護高級研究院副院長、陜西省法律援助中心西北政法大學工作部執(zhí)行主任、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模擬法庭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
賀紅強,副教授,法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刑事訴訟法學、司法制度。代表作有:《論我國刑事被告人受審能力的制度補位》,載《法學論壇》2016年第5期;《從法官和律師的沖突與合作視角看法庭秩序的失范與規(guī)范》,載《江西社會科學》2013年第10期。陜西省法學會刑事法學研究會理事。
楊恪,副教授,法學博士,2013年畢業(yè)于中國政法大學,獲訴訟法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主持省級項目2項,參與課題多項。在《人文雜志》、《理論導刊》、《河北法學》等刊物發(fā)表論文多篇。參與編寫《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與檢察權的有效行使》。代表作有:《論“以審判為中心”視野下的偵訴關系》,載《河北法學》2017年第8期;《生態(tài)環(huán)境司法保護主體職能研究》,載《人文雜志》2017年第5期;《淺談生效判決的權威性及其支撐要件》,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等。陜西省法學會刑事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
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刑法學專業(yè)介紹
刑法學所屬一級學科:法學
學科專業(yè)代碼:030104
所在學院:刑事法學院
導師組負責人:杜發(fā)全教授
學科專業(yè)簡介
西北政法大學刑法學專業(yè)是我校刑事法學院所屬的學科,是西北政法大學發(fā)展最早、也最具實力學科之一。該學科多年來一直是司法部和陜西省的重點學科,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刑法學科匯集了一批學識淵博、學風嚴謹的優(yōu)秀人才,由此而形成了一個實力雄厚的教學科研團隊。目前,刑法學科30名教師當中,有13名教授、7名副教授,有3名教授擔任博士生導師;19人有博士學位、9人有碩士學位,還有一位年輕教師正在攻讀博士學位;大部分教師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等著名學府,學緣結構較高;教師隊伍年齡結構合理,老中青結合,充滿生機和活力。高素質的師資為人才培養(yǎng)提供了有力保障。由于刑法學科在本科教學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近年來,先后獲得陜西省精品課程、陜西省優(yōu)秀教學團隊等榮譽。2014年獲準設立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此外,對于我校的反恐怖主義科研工作,反恐怖主義研究院的成立工作,以及反恐怖主義方向研究生的招生與培養(yǎng)工作,本學科教師均積極參與,取得了扎實的成果。
刑法學專業(yè)擁有陜西省首批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2007年),陜西省優(yōu)秀教學團隊:刑法學科。國家級精品課程:刑法學(2008)。陜西省省級精品課程:刑法學。
指導教師
杜發(fā)全,教授,碩士,1979年考入西北政法學院,先后獲得法學學士、法學碩士學位。西北政法大學刑法專業(yè)導師組組長,曾任西安市雁塔區(qū)檢察院副檢察長。代表作有:《新刑法教程》(西北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量刑建議的理論與實務》(中國檢察出版社2009年)等,另在各類期刊發(fā)表論文數十篇。
王政勛,教授,博士,西北政法大學發(fā)展規(guī)劃與學科建設處處長,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法學學士(1988)、西北政法學院法學碩士(1997)、北京大學法學博士(2008)。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刑法學、比較刑法學,刑事司法。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刑法的語言論分析》、司法部重點項目《改革開放以來的刑事審判研究》等。主持省級“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應用型刑事法律人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
郭潔,教授, 1986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1989年畢業(yè)于西北政法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至今。日本京都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刑法、外國刑法。國際刑法學協(xié)會中國分會會員、陜西省刑事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陜西省臺港澳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西安市雁塔區(qū)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在西安市雁塔區(qū)人民檢察院掛職副檢察長。代表作有:《環(huán)境犯罪研究》、《新編中國刑法學》(總論卷),在《法律科學》、《中外法學》、《青少年犯罪問題》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30余篇。
樸宗根,教授,博士,2001年6月畢業(yè)于吉林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2005年6月畢業(yè)于韓國韓南大學,獲博士學位(民商法學)。主要研究領域為比較刑法、比較民法學,反恐法等。代表作有:《正犯論》(法律出版社2009年);《韓國民事執(zhí)行法》(法律出版社2011年),此外,在國內外發(fā)表論文60余篇。
高珊琦,教授,碩士,1979年入西北政法學院攻讀法律專業(yè),1983年留校任教。陜西省法學會刑事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陜西省法學會臺港澳法研究會常務理事,陜西省其源律師事務所律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刑法學、刑事司法學。代表作有:《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職務犯罪特論》、《刑法•法理•案例》等,并在各種刊物發(fā)表論文40余篇。
馮衛(wèi)國,教授,法學博士,博士生導師,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院長,西北政法大學長安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刑事執(zhí)行法學。兼任中國審判理論研究會理事、陜西省法學會刑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兩項,主持教育部、司法部等項目多項。論文論著曾獲陜西省哲社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中國監(jiān)獄法學研究會二等獎等。代表作有:《行刑社會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被害人參與量刑程序問題研究》,載《法律科學》2013年第1期;《中外社區(qū)矯正風險評估因素結構差異研究》,載《法學雜志》2014年第7期。
王娟,教授,分別于1985年和2003年畢業(yè)于西北政法學院,獲得法學學士學位、法學碩士學位。陜西省法學會刑事法研究會理事,陜西省法學會臺港澳法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犯罪學、中國刑法學、刑事司法。代表作有:《犯罪學——罪因與對策的研究》(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犯罪學概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喻貴英,教授,博士,國際刑法學協(xié)會中國分會理事,陜西省法學會刑事法研究會常務理事,西安市雁塔區(qū)第十六屆人大代表,陜西合恒律師事務所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刑法學、國際刑法學。代表作有:《美國的死刑制度研究》(寧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走進美國的陪審制度》(《法學評論》2004年第2期);《歐洲死刑廢除的啟示》(《法學評論》2006年第3期。)
龍洋,教授,碩士,陜西省法學會刑事法研究會理事,陜西省法學會臺港澳法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刑法學等。代表作有:《立功制度研究》。另在《中外法學》、《法學評論》、《法律科學》等雜志發(fā)表《非法持有型犯罪問題研究》、《論轉化犯立法的理論根據》、《論保險詐騙罪的著手》等學術論文數十篇。
陳京春,教授,博士,西北政法學院法學碩士,武漢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中國犯罪學協(xié)會理事,陜西省法學會刑事法學研究會、陜西省法學會臺港澳法研究會副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刑法學、法社會學。代表作有:《刑事和解制度研究:以刑事實體法為視角》(法律出版社2014年);《抽象危險犯的概念詮釋和風險防控》(《法律科學》2014年第3期);《刑事和解與死刑適用》(《人民司法》2008年第5期),在各類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20余篇。
付玉明,法學博士,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教授,法律科學信息研究所所長,早稻田大學社會安全政策研究所客座教授,陜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陜西省刑事法學青年創(chuàng)新團隊負責人。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理事、陜西省刑事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陜西省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陜西省反恐怖主義法學會常務理事。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刑法學、外國刑法學、刑事政策學。主持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與多項省部級課題;粗通日英兩門外語,組織策劃出版“當代日本刑事法譯叢”文庫,擔任執(zhí)行主編,負責譯叢的組織出版和譯稿審校工作;出版專著1部、譯著1部,副主編著作1部,參編著作3部,在法學核心期刊發(fā)表專業(yè)學術論文30余篇。
張國偉,副教授,碩士,1986年畢業(yè)于西北政法學院,獲得法學學士學位,1986年至今在西北政法大學刑法教研室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刑法學、刑事司法,律師學。中國檢察學會理事,陜西省法學會刑事法研究會理事,陜西省法學會臺港澳法研究會理事。參編《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職務犯罪特論》等書。
畢成,副教授,碩士,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理事,陜西省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陜西省法學會警察法研究會副會長、陜西省法學會刑事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西安市人民檢察院人民監(jiān)督員等。主要研究領域為刑法學、刑事政策學、監(jiān)獄學。代表作有:參編《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中韓累犯制度比較研究》(韓國《刑事法的新動向》2014年第6期);《新刑事訴訟法背景下警察執(zhí)法理念的思考》(《西部法學》2013年8月)。
劉輝,副教授,碩士,分別于1985年和2003年畢業(yè)于西北政法學院,獲法學學士學位、法學碩士學位。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理事,陜西省法學會刑事法學研究會理事,陜西省法學會臺港澳法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刑法學、刑事司法、犯罪學。代表作有:《刑法學》(陜西人民出版社);《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犯罪學概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
楊磊,副教授,博士,分別于1997年和2000年在西北政法學院獲得法學學士學位和法學碩士學位。2014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陜西省法學會刑事法研究會理事,陜西省法學會臺港澳法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刑法學、比較刑法學、犯罪學。代表作有:《成文法制度下罪刑法定原則的確證與強化——刑事案例指導制度與中國刑事法治建設》(《刑事法評論》第21卷);《《俄羅斯死刑評析》(《河北法學》2011年第5期);《罪名指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合著)
王耀忠,副教授,博士,山西大學外語系學習取得文學學士學位,2003年6月,西北政法學院學習取得法學碩士學位,2013年6月武漢大學法學院獲得法學博士學位,日本京都龍谷大學2005年度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刑法學。代表作有:《現代風險社會中危害性原則的角色定位》(《現代法學》2012年第3期);《危險駕駛罪罪過等問題之規(guī)范研究》(《法律科學》2012年第5期)。
冉巨火,副教授,法學博士、博士后,2000年畢業(yè)于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軍事法學系,獲法學學士學位,2005年、2008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獲法學碩士、博士學位; 2009年10月自解放軍某部復員至西北政法大學工作至今,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在西安市長安區(qū)人民檢察院掛職副檢察長。陜西省刑事法學研究會理事、陜西省法律文化研究會理事、西安市長安區(qū)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主要研究方向:軍事刑法、刑罰論。代表作有:《學科軍事法論》(《當代法學》2016年第5期);《經驗而非邏輯:責任主義量刑原則如何實現》(《政治與法律》2015年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論法條競合與想象競合的區(qū)分及其適用原則――兼論軍職罪中封閉的特權條款》(《法學雜志》2016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法律史專業(yè)介紹
法律史所屬一級學科:法學
學科專業(yè)代碼:030102
所在單位:刑事法學院
導師組負責人:閆曉君教授
學科專業(yè)簡介
法律史是研究法律、法律制度及其思想的起源、發(fā)展演變過程和規(guī)律的科學,是法學體系中一門獨立的基礎學科,具有歷史學和法學交叉學科屬性。法律史研究領域廣泛,包括中國法律史、外國法律史;法律制度及法律思想的歷史沿革、發(fā)展變化及其演進規(guī)律,以及不同歷史時期法律實施的狀況等豐富內容。
本學科已有30多年的發(fā)展歷史,是我校法學專業(yè)傳統(tǒng)優(yōu)勢學科之一,是我校最早招收和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的專業(yè)之一。楊永華教授、方克勤教授、胡留元教授、馮卓慧教授等老一代學者在各自的主要研究領域成就卓著,影響及于海內外。目前,法律史為陜西省重點學科,是我校法學博士點重要支撐學科之一;現有專職教師共14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講師2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2人;本學科秉承和倡導嚴謹、質樸、求實的治學傳統(tǒng)和學術風格,追求一流的學術品質;在利用出土文獻研究秦漢法律史、唐宋法律、清朝法律、陜甘寧邊區(qū)法律以及司法制度史、司法勘驗史、法律教育與法學史、陜派律學、古羅馬法與比較法律文化等領域積極開展原創(chuàng)性研究,通過對傳世文獻、出土文獻、地方司法檔案的整理和研究,取得了大量有特色的重要學術成果;作為中國法律史會學執(zhí)行會長單位,我校還多次承辦了全國性法律史學術會議。
本學科除開設中國法律史、外國法律史等本科課程外,還開設中華法系、法律思想史、法律文獻學、中國近現代法、羅馬法、英美法系及大陸法系等碩士研究生專題課程和中國歷代邊疆政策與法律制度等博士研究生課程。
本學科經常組織研究生開展學術講座,學術討論,培養(yǎng)專業(yè)史料基礎扎實,思路開闊,具有良好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具有科研意識與能力,且能夠從事法學理論研究和司法實務工作的專門人才。
指導教師
汪世榮,教授,先后獲西北政法大學法學士(1988)、法學碩士(1991)、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1994),中國法律史學會執(zhí)行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傳統(tǒng)法、司法研究、法律診所等。代表性著作有《中國古代判詞研究》(1997)、《判例與法律發(fā)展》(2006)、《新中國司法制度的基石:1937-1949》(2010)、《有效的法學實踐教育》(2012)、《陜甘寧邊區(qū)檢察制度史》(2015)、《人民調解的“福田模式”研究》(2017)等。
王健,教授,先后獲西北政法大學法學士(1987),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1996)、法學博士(1999),北京大學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1999-2001),西北政法大學副校長,全國法律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陜西省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理事兼副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法律史、法律思想史、法學教育、邊疆治理與法制等。著有《溝通兩個世界的法律意義》(2001)、《中國近代的法律教育》(2001)、《西法東漸》(編,2001)等多種相關論著。
陳濤,教授,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學士(1982),法律史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法律史、中國傳統(tǒng)法。代表作《中國法制史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中國古代侵權行為法例論要》(《法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
閆曉君,教授,西北大學理學博士,陜西師范大學博士后,兼任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律史學會文獻研究會副會長等。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法律史、法律文獻、傳統(tǒng)律學。代表作《秦漢法律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出土文獻與古代司法檢驗史研究》(文物出版社)2005年,《兩漢故事論考》,《中國史研究》2000年第1期?!肚貪h時期的法醫(yī)檢驗》,《國學研究》第11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秦漢盜罪及其立法沿革》,《法學研究》2004年第6期?!稄埣疑綕h簡“告律”考論》,《法學研究》2007年第6期?!豆糯C芊ǎ郝┬古c間諜》,《法學》2017年第2期。
陳璽,教授,陜西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法制史。在《法學家》、《法學》、《法律科學》、《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等CSSCI期刊發(fā)表論文2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1.《唐代訴訟制度研究》(商務印書館2012年);2.《唐代刑事訴訟慣例研究》(科學出版社2017年,入選2016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主持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3項。
律璞,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法律史。代表作《兩漢司法官員立法功能探析》。
劉全娥,副教授,吉林大學法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法律史、近現代法律史、陜甘寧邊區(qū)法制。代表作《雷經天新民主主義司法思想論》(《法學研究》2011年第3期)、《論陜甘寧邊區(qū)司法機構對疑難案件的處理——以一樁窯產爭執(zhí)案為例》(《當代法學》2010年第3期)。
余輝,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外國法律史,比較法律史。代表作《英國信托法:起源、發(fā)展及其影響》(著作)、《古代中國國家權力對私法關系介入的分析——以宋代的孤幼檢校制度為素材》(論文)。
呂虹,副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法律史。代表作《清代司法檢驗制度研究》。
任亞愛,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法律史。代表作《中國古代婚姻條件研究》,(《寧夏社會科學》2006年8月);《論“義絕”之“義”》(《新疆社會科學》2008年4月); 《論“義”與“感情” ---兩種婚姻一般條件的比較分析》(《寧夏社會科學》2008年7月)。并撰寫《論中國古代檢察官的檢察權》(《法制與社會》2014.10),參編了《羅馬法》(陜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參與了司法部2014年度課題------《我國公司資本制度配套改革研究》的研究工作(2017年結項)。
李娟,副教授,北京大學法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清代法律,陜甘寧邊區(qū)法制。代表作《革命傳統(tǒng)與西方司法理念的交鋒及其影響》(《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9年第4期)、《馬錫五審判方式產生的背景分析》(《法律科學》2008年第2期)。
馬成,法學博士,政治學博士后,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陜甘寧邊區(qū)法制史、黨內法規(guī)、社會輿情政策。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先后主持省部級課題六項。主要成果包括:《陜甘寧邊區(qū)法制史稿(民法篇)》(著作)、《陜甘寧邊區(qū)法制史概論》(教材)。
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法學理論專業(yè)介紹
法學理論所屬一級學科:法學
學科專業(yè)代碼:030101
所在單位:刑事法學院
導師組負責人:朱繼萍教授
學科專業(yè)簡介
西北政法大學法學理論學科是陜西省優(yōu)勢學科,同時多年來一直是司法部和陜西省重點學科。1958年西北政法學院成立之初,理論法學的教學與科研也隨之起步,“文革”停辦,1979年復校后學科重建,1984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fā)展,已經成為西北地區(qū)最具綜合實力和學術影響力的法學理論學科。現設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律文化與法律價值、西方法理學、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立法學、法律社會學、法經濟學等學科方向。馬朱炎教授、邵誠教授、王天木教授、嚴存生教授等歷任本學科的帶頭人,為奠定本學科點在全國法理學界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力作出了重大貢獻。
法學理論學科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已經形成了一支規(guī)模較大、結構合理的學術團隊。學科現有專職教師19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4人(楊宗科、李其瑞、朱繼萍、楊建軍、何柏生、劉治斌、邱昭繼、王國龍八位教授,張宏斌、宋瑞蘭、張書友、余濤、董青梅和楊錦帆六位副教授)。在碩士研究生導師當中,有9人具有博士學位,2位在讀博士;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分別畢業(yè)于中國政法大學(楊宗科、邱昭繼、張書友、余濤)、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朱繼萍)、南開大學(張宏斌)、南京師范大學(何柏生)、山東大學(楊建軍、王國龍)。此外,學科聘請了康奈爾大學的於興中教授、社科院法學所的劉作翔教授、浙江大學的葛洪義教授為客座教授,華東師范大學陳金釗教授和北京理工大學謝暉教授為兼職教授,常年為研究生開設主題多樣的各種講座。
碩士研究生導師中擔任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1人、常務理事2人、理事2人;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1人;全國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會理事3人。本學科多位教師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榮譽稱號,其中,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榮獲“陜西省優(yōu)秀教師”,1人榮獲“陜西省普通高校優(yōu)秀青年教師標兵”,1人榮獲“司法部優(yōu)秀教師”,2人榮獲“陜西省普通高校教學名師”,1人榮獲“陜西省師德標兵”,1人榮獲陜西省青年拔尖人才,2人入選陜西省高層次人才“特支計劃”。
法學理論學科重視優(yōu)秀法學理論人才培養(yǎng)。自1984年以來已招收研究生30余屆,培養(yǎng)法學理論專業(yè)碩士研究生600余人;其中有60余人考取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山東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院校的博士研究生;許多畢業(yè)生已經成為政法院校或實務部門的理論骨干。
法學理論學科多年來一貫重視基礎理論的研究,取得了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成果,先后出版了《法理學前沿》、《法學研究與方法論》、《法的一體和多元》等一批重要學術成果;本學科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率先發(fā)起法律價值問題的研究,隨后還在法律文化、法制現代化問題等領域的研究方面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并且吸引了全國許多學者參與討論。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名欄——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科學》的“法律文化與法律價值”,就是主要依托本學科而發(fā)展起來的學術名欄。
復校以來,本學科教師主持并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8項。出版學術專著50余部,譯著20余部,發(fā)表學術論文800余篇。其中,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權威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法學》、《法理學、法史學》、《社會學》、《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等刊物轉載、轉摘80余篇,獲得省部級以上政府科研獎勵29項,學會獎及其他各類獎20余項。2009年至2011年連續(xù)三年進入“中國法學創(chuàng)新網”科研論文總數排名統(tǒng)計前十。
法學理論學科特別關注法理學的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承擔國家和省部級教學改革項目多項,在教學改革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本學科是全國最早開展法學導論、法理學兩分法教學改革的院校之一。在全國率先創(chuàng)建了立法診所教學項目、選派優(yōu)秀青年法學理論教師到基層司法機關擔任法官助理,并積極開展碩士研究生到司法機關進行半年實訓的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改革。目前,本學科教師為本科生開設的法學理論課程有20余門,其中《法理學》、《法學導論》兩門課程被評為陜西省精品課程,法學理論教學團隊是陜西省省級教學團隊。本學科教師發(fā)表教學研究論文100余篇,以本學科教師為第一獲獎人獲得的陜西省人民政府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4項,作為主要參加人獲得的國家級高等教育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1項,省級人民政府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2項。省部級優(yōu)秀教材獎5項。本學科還開辦“西北法學理論網”(http://nwjurisprudence.nwupl.cn/)和“馬克思主義法學研究網”( www.marxistjuris.com/)兩個學術網站,為宣傳和擴大本學科的學術影響搭建了網絡平臺以及“西北法律理論”“馬列主義與法”“法意天地”三個學術公眾號,與中國政法大學法治與文化研究中心合辦了“法治文化研究”公眾號,為宣傳和擴大本學科的學術影響搭建了網絡平臺。
本學科積極開展社會服務,先后為西北地區(qū)黨政機關、司法部門和企事業(yè)單位講授法治講座和普法教育講課數百場,組織起草了《陜西省公路養(yǎng)路費征收條例》、《西安市保障老年人權益辦法》等多部地方性法規(guī)建議稿,參與了《立法法》等數十部法律法規(guī)草案的征求意見并提出了立法建議;參加了關于“法治陜西”“楓橋經驗”“一路一帶”等法治改革項目的研究論證和決策咨詢工作,為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民主法治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本學科努力開展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承辦中國法理學研究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暨2012年學術年會和第八屆全國民間法•民族習慣法學術研討會,先后與《哲學動態(tài)》編輯部合作舉辦了《西方馬克思主義法哲學論壇》、與《法哲學法社會學論叢》編輯部合作舉辦了“實踐哲學視野下的法律觀”學術研討會、與韓國釜慶大學聯合舉辦了東北亞文化學會第24屆學術年會等多場學術會議;邀請法蘭克福大學托依布納教授、康奈爾大學施瓦布教授、鮑曼教授、於興中教授、國際法律語言協(xié)會前主席勞倫斯•M•索蘭教授、瑞典隆德大學布萊恩•伯德肯教授、日本著名法學家鈴木敬夫等來我校進行學術交流。此外,本學科十余教師還赴美國耶魯大學、紐約大學、康奈爾大學、北阿拉巴馬州立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西悉尼大學、法國巴黎第二大學、馬賽大學、烏克蘭哈爾科夫大學、日本北海道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臺灣中正大學等學校進行學術交流。
本學科未來的學術研究將秉持“基礎研究與西部特色相結合”的戰(zhàn)略考慮,爭取在中國特色法治理論、馬克思主義法學、西方法學前沿問題等領域再創(chuàng)新績,為繁榮我國理論法學研究作出應有的貢獻。
指導教師
楊宗科,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北京大學法學學士,現任西北政法大學校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陜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陜西省法學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法院特約監(jiān)督員;主要從事法治理論、立法理論、法學教育、國家安全法治及公安法學等研究;曾獲國家級、省部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九項,被評為陜西省優(yōu)秀教師,獲陜西省普通高校優(yōu)秀青年教師標兵等榮譽稱號;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專項項目一項,主持和參加省部級科研項目十余項;出版?zhèn)€人專著三部,主編、參編教材十余部,曾在《法學研究》《中外法學》《法學家》《現代法學》《法律科學》《法學教育研究》等刊物發(fā)表論文八十余篇。
朱繼萍,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理事、陜西省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專家、西安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委員、西安市雁塔區(qū)第十七屆人大代表、西北政法大學立法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學理論、立法法理學、基層社會治理,先后在《光明日報》《法商研究》《法律科學》《人民法院報》等期刊和報紙上發(fā)表文章40余篇;主持或參加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先后獲“第九屆陜西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西北政法大學教學名師”“陜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獎”、“陜西省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等表彰和獎勵。
楊建軍,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榮獲陜西省第四屆“優(yōu)秀中青年法學家”稱號;主要研究領域為法理學、法律方法、司法理論。代表作《裁判的經驗與方法》(專著)、《法律事實的解釋》(專著)。
李其瑞,西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北政法大學法治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馬克思主義法學研究所所長、《馬克思主義與法律學刊》主編。中國法學會法治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及理論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理學研究會理事、陜西省法學會常務理事、陜西省民族問題與民族法學研究會副會長,陜西省法律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陜西省臺港澳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西安市人民政府參事,甘肅省委政法委咨詢專家。陜西省師德標兵、陜西省教學名師,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法學、法治文化理論、法學研究方法等。代表作有《法學研究與方法論》(專著)、《西方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源流、方法與價值》(論文)等。
何柏生,教授,1985年畢業(yè)于西北政法學院法律專業(yè),獲法學學士學位;2012年獲南京師范大學法學理論專業(yè)博士學位,現任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科學》編輯部編審;發(fā)表論文、隨筆60余篇,其中發(fā)表在法學核心期刊上的論文20余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1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復印轉載10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和《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轉摘4篇,被其它書報刊轉摘9篇,共有20多篇文章被轉載轉摘。獲各種科研成果獎17項,其中省部級5項。2008年被評為首屆陜西省優(yōu)秀中青年法學家?,F為中國法理學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哲學、法律文化。代表作《法律文化的數學解釋》(專著)、《論法律與經驗》(專著)。
王國龍,教授,西北政法大學法學學士(2000)和法學理論專業(yè)碩士(2003),山東大學法學博士(2010),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后(2013),陜西師范大學哲學博士后(2017),“基層司法研究所”所長,“長安青年學者”、“基層司法與現代社會治理研究”創(chuàng)新團隊負責人,“法律方法與法律思維研究所副所長”。研究領域:基層司法研究和法律方法論。先后出版?zhèn)€人專著《守法主義與能動司法》(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法律解釋的有效性問題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2部;參編《法理學》和《法律方法論》等法學教材3部;截止目前,在《法學》、《法律科學》和《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等共發(fā)表學術論文近50篇,其中,CSSCI來源期刊共30余篇,先后有18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光明日報》、《檢察日報》等全文或者部分轉載;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等共7項;先后獲得中國法學會第八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主題征文”一等獎、“首屆董必武法學成果獎”提名獎、中國法學會第八屆“中國法學家論壇主題征文”二等獎、中國行為法學會“第三屆中國法律實施論壇主題征文”優(yōu)秀獎、第二屆“孫國華法學理論優(yōu)秀青年學術成果獎”優(yōu)秀獎、“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獎勵”三等獎、“陜西省人文社會科學獎勵”三等獎、“西安市人文社會科學獎勵”三等獎、“陜西省人文社會科學獎勵”二等獎、中國法學會第十二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主題征文”優(yōu)秀獎和西北政法大學“十二五優(yōu)秀科研工作者獎”等多項科研獎勵。
邱昭繼,教授,法理教研室主任;2001年畢業(yè)于西北政法學院法律系,2004年畢業(yè)于西北政法學院研究生部,獲法學理論專業(yè)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yè)于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獲得法學博士學位,2004年至今留校任教;2009年起兼任《法學教育研究》刊物編輯。2011-2015受聘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訪問副教授,2013和2015年先后在康奈爾大學做訪問學者。出版專(譯)著5部,發(fā)表論文30余篇。主要研究領域為法理學、馬克思主義法哲學和法學方法論。代表作《法律的不確定性與法治》(專著)、《法理學:理論與語境》(譯著)、《法學研究中的概念分析方法》(論文)。
張宏斌,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學士(1988),南開大學歷史學碩士(1993)、博士(2000),中國法理學研究會理事,陜西省民族問題與民族法研究會副會長;主編、參編《法理學教程》、《法學導論》、《比較法導論》、《中國法律思想史》等教材,在《南開學報》、《人文雜志》、《南昌大學學報》、《華僑大學學報》等刊物發(fā)表學術研究論文近20篇。主持、參與完成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009年獲國家第四屆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多次獲得獲陜西省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 2003、2007二等獎,2009特等獎、2013年一等獎),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法律思想、法律文化。代表作《試論周人的復古精神與政治原則》(論文)、《論墨子的宗教神學與人的理性自覺》(論文)、《司馬遷與狹義精神》(論文)。
宋瑞蘭,副教授,法學碩士,1989年畢業(yè)參加工作留校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方向為法理學、法社會學。至今為止,已為本科生與研究生講授過《法學導論》、《法學原理》、《法理學》、《法理學專題研究》、《司法制度研究》等多門課程。在《法律科學》、《新疆社會科學》、《法律方法》、《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河北法學》、《山西財經大學學報》、《貴州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fā)表文章近30篇,有的論文被《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與人大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轉載,其中《論一國兩制條件下的香港法律體系》一文獲得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同時參編教材多部。承擔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課題1項、陜西省社科聯課題1項、陜西省教育廳科研課題1項。獲得過校級及學院優(yōu)秀教師稱號。
張書友,副教授,西北政法學院法學學士(2001)、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理論專業(yè)碩士(2005)、博士(2010);研究領域為西方法理學、法律學說史、法律與文學;近五年主要科研成果有:《動靜之間——凱爾森論法律的結構》(《東方法學》2012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12年第9期全文轉載)、《法律實證主義與規(guī)范理論——規(guī)范性的三個難題》(《北方法學》2013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14年第2期全文轉載)、《凱爾森與純粹法理論》(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3年)、《法學導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法律要義——自然法與民約法》(譯著)。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法治文化的傳統(tǒng)資源及其創(chuàng)造性轉化研究”(2015-2017,項目批準號14ZDC023)子課題“中國法律敘事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西方法哲學、法律學說史。
董青梅,副教授,西北政法學院法學學士(1991)、西北政法學院法學理論專業(yè)碩士(2003)、北京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學術意趣:法律文化、法律信息學。在《齊魯學刊》、《西北大學學報》、《法學雜志》、《理論導刊》、《法律方法》等刊物上發(fā)表文章40余篇,同時參編多部教材。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參與民政部項目1項、參與最高人民法院項目1項。代表作:《中醫(yī)哲學對現代法律的啟示》(論文)、《“楓橋經驗”中的多元法治圖景》(論文)。
楊錦帆,副教授,西北政法學院法學學士(2000),法學碩士(2006),美國康奈爾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法理學、比較法、法律與社會、中國傳統(tǒng)法律思想。代表作《試論超越法律霸權主義的德政智慧—— 一種普遍合作的法律哲學》(論文)、《論法律自然主義:馬克思主義對自然法思想的重構》(論文)。
余濤,副研究員,西北政法學院法學學士(2002)、西北政法學院法學理論專業(yè)碩士(2005)、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理論專業(yè)博士(2012)。2005年碩士畢業(yè)后即留校在高等教育研究所工作,現為《法學教育研究》執(zhí)行主編。研究領域為法學教育、地方法制理論、西方法理學。出版專著1部,參編法學著作2部。先后在《法學雜志》、《法律方法》、《理論月刊》等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在《法制日報》、《法治周末》、《解放日報》等報刊發(fā)表學術隨筆30余篇,部分論文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政治》全文轉載。主持了中國法學會、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西安市法學會等的各類科研項目,獲得陜西省高教學會優(yōu)秀高教科研成果評選三等獎、獎西安市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評選三等獎。代表作《后實證主義語境下的法概念研究》(專著)、《論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中的“小制度”》(論文)、《卓越法律人才培養(yǎng)與理想的專業(yè)法學教育》(論文)。
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的聯系方式
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的聯系方式地址: 西安市西長安街558號(長安校區(qū)) | 西安市長安南路300號(雁塔校區(qū))
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共有教職工88名,其中法學專業(yè)教師79名。專業(yè)教師中教授24人、副教授32人,已經獲取法學博士學位的教師共49名,具有法學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專業(yè)教師的91%。一大批教師有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法學、武漢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吉林大學等著名大學法學院求學的經歷。近年來,學院教師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80多項,地方科研項目100多項,先后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10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教材100余部。多項研究成果在全國法學界居領先地位,科研成果數量以及成果引證數均居西北政法大學首位。
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的介紹
刑事法學院是2006年7月在原西北政法學院法學一系法學理論、法律史學、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四個教研室的基礎上成立的研究型二級學院。法學一系(原名法律系)成立于1958年,是西北政法大學歷史最長、規(guī)模最大的教學科研單位,在全國法學教育和研究領域有重要影響。刑事法學院是以法學理論、法律史、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四個學科為基礎成立的研究型學院,是教育部批準的國家級“卓越法律人才”培養(yǎng)基地。
法學理論、法律史學、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4個學科面向全國招收法學碩士研究生。自2013年起,開始在“西北地區(qū)反恐怖活動法律問題研究”和“西北地區(qū)民族、宗教法律問題研究”兩個方向上招收法學博士研究生。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共有教職工88名,其中法學專業(yè)教師79名。專業(yè)教師中教授24人、副教授32人,已經獲取法學博士學位的教師共49名,具有法學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專業(yè)教師的91%。一大批教師有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法學、武漢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吉林大學等著名大學法學院求學的經歷。
近年來,學院教師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80多項,地方科研項目100多項,先后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10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教材100余部。多項研究成果在全國法學界居領先地位,科研成果數量以及成果引證數均居西北政法大學首位。
刑事法學院主要承擔教育部指定的法學核心課程中的6門核心課程的教學任務。法理學、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被評為陜西省省級精品課程;法學理論、法律史學、刑法學、訴訟法學等4個學科均是省級重點學科,其中法學理論和刑法學同時是司法部重點學科,陜西省優(yōu)秀教學團隊,陜西省精品課程。刑法學科還被批準為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級精品課程。
中國律師刑事辯護培訓中心設立在刑事法學院。法律診所教育水平位居全國領先地位。
刑事法學院現有在校本科學生1033名,碩士研究生320名。50余年來,刑事法學院共為國家培養(yǎng)法學本科、法學碩士畢業(yè)生4萬余人,畢業(yè)生遍及全國。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成為黨政機關、法院、檢察院、公安、律師、公司法務、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多個行業(yè)中的業(yè)務骨干,并涌現出了一批全國知名的法律專家。
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刑事法學院介紹
刑事法學院是2006年7月在原西北政法學院法學一系法學理論、法律史學、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四個教研室的基礎上成立的研究型二級學院。法學一系(原名法律系)成立于1958年,是西北政法大學歷史最長、規(guī)模最大的教學科研單位,在全國法學教育和研究領域有重要影響。刑事法學院是以法學理論、法律史、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四個學科為基礎成立的研究型學院,是教育部批準的國家級“卓越法律人才”培養(yǎng)基地。
法學理論、法律史學、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4個學科面向全國招收法學碩士研究生。自2013年起,開始在“西北地區(qū)反恐怖活動法律問題研究”和“西北地區(qū)民族、宗教法律問題研究”兩個方向上招收法學博士研究生。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共有教職工88名,其中法學專業(yè)教師79名。專業(yè)教師中教授24人、副教授32人,已經獲取法學博士學位的教師共49名,具有法學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專業(yè)教師的91%。一大批教師有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法學、武漢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吉林大學等著名大學法學院求學的經歷。
近年來,學院教師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80多項,地方科研項目100多項,先后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10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教材100余部。多項研究成果在全國法學界居領先地位,科研成果數量以及成果引證數均居西北政法大學首位。
刑事法學院主要承擔教育部指定的法學核心課程中的6門核心課程的教學任務。法理學、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被評為陜西省省級精品課程;法學理論、法律史學、刑法學、訴訟法學等4個學科均是省級重點學科,其中法學理論和刑法學同時是司法部重點學科,陜西省優(yōu)秀教學團隊,陜西省精品課程。刑法學科還被批準為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級精品課程。
中國律師刑事辯護培訓中心設立在刑事法學院。法律診所教育水平位居全國領先地位。
刑事法學院現有在校本科學生1033名,碩士研究生320名。50余年來,刑事法學院共為國家培養(yǎng)法學本科、法學碩士畢業(yè)生4萬余人,畢業(yè)生遍及全國。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成為黨政機關、法院、檢察院、公安、律師、公司法務、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多個行業(yè)中的業(yè)務骨干,并涌現出了一批全國知名的法律專家。
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刑事法學院
029-88182614 | 杜老師 |
添加西北政法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西北政法大學考研分數線、西北政法大學報錄比、西北政法大學考研群、西北政法大學學姐、西北政法大學考研真題、西北政法大學專業(yè)目錄、西北政法大學排名、西北政法大學保研、西北政法大學公眾號、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北政法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