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藥學院導師:歐田苗

發(fā)布時間:2021-10-0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中山大學藥學院導師:歐田苗

中山大學藥學院導師:歐田苗內(nèi)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wǎng)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wǎng)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中山大學藥學院導師:歐田苗 正文


  姓名:歐田苗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80年2月
  職稱:f副教授  學院:藥學院  最后學歷: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應用基因組學的信息,結(jié)合藥物化學、分子生物學
  結(jié)構(gòu)生物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技術,進行靶向性創(chuàng)新藥物的研究


  歐田苗,女,1980年2月生,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應用基因組學的信息,結(jié)合藥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結(jié)構(gòu)生物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技術,進行靶向性創(chuàng)新藥物的研究,為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新型分子靶向治療藥物提供理論和實驗依據(jù)。重點是以核酸非編碼區(qū)G-四鏈體作為藥物新靶點的相關理論基礎研究,以及基于G-四鏈體為靶點的藥物分子設計及其作用機制研究。充分利用所在研究團隊多學科密切結(jié)合的特點,發(fā)揮自己在分子生物學和藥物化學交叉知識的優(yōu)勢,構(gòu)建了基于G-四鏈體為靶點的新的實驗研究體系(細胞內(nèi)和細胞外)及相關的分子靶向性治療藥物先導化合物的篩選、發(fā)現(xiàn)和作用機制研究平臺。深入進行了以下研究:G-四鏈體的堿基序列、結(jié)構(gòu)與功能關系研究;高選擇性和高作用力的小分子配體設計、篩選和評價;G-四鏈體/配體相互作用研究;在細胞內(nèi)小分子配體通過調(diào)控G-四鏈體結(jié)構(gòu)實現(xiàn)對基因轉(zhuǎn)錄水平的調(diào)控功能及作用機制研究等。上述系統(tǒng)研究工作的成果,為G-四鏈體作為藥物新靶點提供了重要和關鍵的理論依據(jù),特別是應用實驗證明了癌基因啟動子G-四鏈體在細胞內(nèi)具有調(diào)控基因轉(zhuǎn)錄功能,被國際同行認為是一個重要突破。目前,歐田苗副教授及其所在團隊的研究工作已經(jīng)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先后主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新教師基金和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計劃基金等多個項目,并作為主要參加人參與了NSFC-廣東省聯(lián)合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科技部國際(政府間)合作項目等的研究工作。近5年共發(fā)表SCI收錄論文33篇,其中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論文6篇,5篇發(fā)表于藥物化學領域排名第一的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論文被他引345次,單篇被引用最高100次。2010年應邀在太平洋化學會議(Pacifichem 2010,美國,夏威夷)上作邀請報告,2011年再次被邀請在G-四股結(jié)構(gòu)、端粒、癌癥國際會議(臺北)上作邀請報告。歐田苗副教授所在研究團隊的研究項目《基于天然產(chǎn)物結(jié)構(gòu)改造的靶向性藥物先導化合物的基礎性研究》于2010年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和高等學校優(yōu)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郵箱:,outianmiao@yahoo.com.cn


主要文章列表:

Ou, T.M., et al., 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by quindoline derivative (SYUIQ-05) through its preferential interaction with c-myc promoter G-quadruplex. J Med Chem, 2011. 54(16): p. 5671-9.
Ou, T.M., et al., G-quadruplexes: targets in anticancer drug design. ChemMedChem, 2008. 3(5): p. 690-713.
Ou, T.M., et al., Stabilization of G-quadruplex DNA and down-regulation of oncogene c-myc by quindoline derivatives. J Med Chem, 2007. 50(7): p. 1465-74.
Wang, X.D., et al., Turning off transcription of the bcl-2 gene by stabilizing the bcl-2 promoter quadruplex with quindoline derivatives. J Med Chem, 2010. 53(11): p. 4390-8.
Tan, J.H., et al., Isaindigotone derivatives: a new class of highly selective ligands for telomeric G-quadruplex DNA. J Med Chem, 2009. 52(9): p. 2825-35.
Lu, Y.J., et al., 5-N-methylated quindoline derivatives as telomeric g-quadruplex stabilizing ligands: effects of 5-N positive charge on quadruplex binding affinity and cell proliferation. J Med Chem, 2008. 51(20): p. 6381-92.
Zhou, J.L., et al.,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quindoline derivatives as G-quadruplex inducing and stabilizing ligands and potential inhibitors of telomerase. J Med Chem, 2005. 48(23): p. 7315-21.
Lin, J., et al., Effective detection and separation method for G-quadruplex DNA based on its specific precipitation with Mg(2+). Biomacromolecules, 2010. 11(12): p. 3384-9.
Liao, S.R., et al., 12-N-Methylated 5,6-dihydrobenzo[c]acridine derivatives: A new class of highly selective ligands for c-myc G-quadruplex DNA. Eur J Med Chem, 2012. 53C: p. 52-63.
Chen, W.J., et al., Disubstituted 1,8-dipyrazolcarbazole derivatives as a new type of c-myc G-quadruplex binding ligands. Bioorg Med Chem, 2012. 20(9): p. 2829-36.
 

中山大學

添加中山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中山大學考研分數(shù)線、中山大學報錄比、中山大學考研群、中山大學學姐微信、中山大學考研真題、中山大學專業(yè)目錄、中山大學排名、中山大學保研、中山大學公眾號、中山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中山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中山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qiang-kai.com/zhongshandaxue/daoshi_474979.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