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王本朝

發(fā)布時間:2021-11-22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西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王本朝

西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王本朝內(nèi)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wǎng)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wǎng)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西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王本朝 正文

姓  名: 王本朝 性別:

出生年月: 1965-10-0 工作單位: 西南大學

所在院系: 文學院 職稱: 教授

行政職務: 招生專業(yè): 050106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研究領域: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意義、形式和制度問題 是否兼職:

指導博士生總數(shù): 指導碩士生總數(shù):

目前博士生數(shù): 目前碩士生數(shù):

個人簡介

簡歷:   1973-1983年在重慶市梁平縣完成小學、中學的學習,1987年畢業(yè)于西南師范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1990年畢業(yè)于湖北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2005年獲武漢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90年后在西南師范大學中文系工作。1996-1997年到北京大學中文系做訪問學者。1993年破格提為副教授,1998年晉升為教授。1998年擔任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擔任國內(nèi)訪問學者導師。   主要成就:   主講大學本科課程:《中國現(xiàn)代文學》、《大眾傳播學》、《新文學思潮與流派》、《中國當代文學》、《中國現(xiàn)代小說研究》等,研究生課程:《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比較研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文化研究》、《文學經(jīng)典重讀》、《學術研究方法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專題》、《敘述學理論》和《中國現(xiàn)代美學研究》等。倡導"接著講--接著思--接著說"的創(chuàng)造性和研究性教學方法。   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重點研究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意義、形式和制度問題,如文學的文化語境和文體形式,文學的制度意義,以及魯迅、郭沫若、老舍和蕭紅等作家研究。已出版學術專著4部,參與主編著作3部。近年來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民族文學研究》《文藝爭鳴》《魯迅研究月刊》《學術研究》《江海學刊》等權威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120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文學年鑒》、《文藝理論研究》、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高校文科學報文摘》等多家刊物轉載、摘引和全文復印30多篇。被學術研究界多次引用和評論。   學術職務與社會職務:   ·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理事   · 中國老舍研究會理事   · 重慶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   · 中會全國美學學會會員   ·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

獲得獎項

獲霍英東基金教學三等獎,重慶市人民政府優(yōu)秀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重慶市優(yōu)秀教師以及其他各種獎勵多項。

著作及論文

主要著述:   《20世紀中國文學與基督教文化》,專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文化與文本研究》,專著,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年。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制度研究》,專著,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文學的現(xiàn)代傳統(tǒng)》,重慶出版社,2003年。   《20世紀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上、下),副主編,西南師大出版社,1996年。   《20世紀中國文學作品選讀》(上、下),副主編,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生產(chǎn)體制問題,《文學評論》2004年2期。   文學制度:現(xiàn)代文學的一種闡釋方式,《文藝研究》2003年4期。   文學傳播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貴州社會科學》2004年1期。   整理國故與新文學秩序的建立,《湖北大學學報》2004年6期。   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制度的生成背景,《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6期。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圣經(jīng)》資源--以語言文體為例,《江海學刊》2003年5期。   重寫文學史:一段問題史,《廣東社會科學》2003年5期。   文學知識、文學組織和審美信念--晚清文學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傳統(tǒng),《福建論壇》2001年4期。   走向多元化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知識,《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2期。   西方文學悲劇意識的宗教背景,《文藝研究》1996年3期。   周作人與基督教文化,《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1996年1期。   論老舍小說文體的自覺與創(chuàng)造,《民族文學研究》1999年1期。   論基督教文化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影響,《學術研究》1992年1期。   生存邊界性的話語意義--《生死場》的敘述策略,《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1997年2期。   論文中國現(xiàn)代文學悲劇意識的文化內(nèi)涵,《江海學刊》1993年1期。   基督教文化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天津社會科學》1991年5期。   論端木蕻良小說創(chuàng)作的美學意蘊,《民族文學研究》1998年3期。   宗教作為一種可能的現(xiàn)代價值資源--吳宓的宗教觀,《貴州社會科學》1998年6期。   欲望的敘述與敘述欲望--《駱駝祥子》的敘述學闡釋,《廣東社會科學》1996年3期。   論郭沫若歷史劇與俠文化的現(xiàn)代改造,《求索》1995 年3期。   論中國現(xiàn)代尚力文藝思潮,《中州學刊》1995年4期。   原典意義:郭沫若與傳統(tǒng)文化精神,《學習與探索》1993年4期。   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悲劇意識的美學特征,《學術研究》1993年2期。   何處是孤獨者的巢穴,《魯迅研究月刊》1990年2期。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wǎng)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lián)系方式

添加西南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西南大學考研分數(shù)線、西南大學報錄比、西南大學考研群、西南大學學姐微信、西南大學考研真題、西南大學專業(yè)目錄、西南大學排名、西南大學保研、西南大學公眾號、西南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南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西南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西南大學

本文來源:http://www.qiang-kai.com/xinandaxue/daoshi_550514.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