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師范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河南師范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河南師范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shù)暮幽蠋煼洞髮W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河南師范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來自河南師范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shù)線數(shù)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wěn)定,或存留的分數(shù)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河南師范大學歷年考研分數(shù)線,希望對你的考研報考有用。
以下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錯誤,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免費更新或刪除。建議導師將更新的簡歷尤其對研究生招生的要求發(fā)送給我們,以便考研學子了解導師的情況。(導師建議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續(xù)隨時更新網頁或發(fā)布調劑信息。考研派網站和APP流量巨大)查看聯(lián)系方式>>。
河南師范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可用 Ctrl+F 進行搜索)
河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導師:常欽
常欽
博士
1981年1月生,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高能物理學會會員。
主要從事粒子物理理論,尤其是重味物理唯象研究工作。首次引入張量、標量耦合解釋了過程中的反常極化困惑,著名的的“ puzzle”問題和混合的反常大相位等問題。并首次完整地引入動力學膠子質量處理了QCDF方案中端點發(fā)散問題。近四年來,在相關領域共發(fā)表SCI論文13篇,其中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JHEP (SCI一區(qū)期刊,影響因子:6.049)發(fā)表論文5篇,Phys.Rev.D (SCI一區(qū)期刊,影響因子:4.964)發(fā)表論文1篇,Nucl.Phys.B (影響因子:4.642)發(fā)表論文2篇和 Phys.Lett.B (影響因子:5.255)發(fā)表論文1篇。這些成果被國內外同行引用86次,其中部分重要成果被國際著名實驗組BABAR的實驗報告引用8次,CDF的實驗報告引用1次。
現(xiàn)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參加4項。2010年中國高能物理學會“晨光杯”優(yōu)秀論文三等獎(是當年十位獲獎者中唯一來自非中國科學院系統(tǒng)的博士)。
研究領域:
粒子物理理論,重味物理
研究組:
理論物理研究所
發(fā)表的主要論文和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
Constraints on the anomalous tensor operators from and decays.
Qin Chang,Xin-Qiang Li,Ya-Dong Yang
JHEP 0706:038,2007.Cited:20 times
Revisiting and Decays:Direct CP Violation and Implication for New Physics.
Qin Chang,Xin-Qiang Li,Ya-Dong Yang
JHEP 0809:038,2008.Cited:12 times
Constraints on the non-universal couplings from and Decays.
Qin Chang,Xin-Qiang Li,Ya-Dong Yang
JHEP 0905:056,2009.Cited:18 times
Family non-universal effects on mixing,and Decays.
Qin Chang,Xin-Qiang Li,Ya-Dong Yang
JHEP 1002:082,2010.Cited:12 times
decays in a family non-universal model.
Qin Chang,Xin-Qiang Li,Ya-Dong Yang
JHEP 1004:052,2010.Cited:8 times
Probe a family non-universal boson effects in decay.
Qin Chang,Yin-Hao Gao
Nucl.Phys.B845:179-189,2011.Cited:3 time
The Effects of a Family Non-universal Boson in the Decays and mixing.
Qin Chang,Ya-Dong Yang
Nucl.Phys.B852:539-552,2011..Cited:1 time
Rare decay as a sensitive probe of light CP-odd Higgs in NMSSM.
Qin Chang,Ya-Dong Yang
Phys.Lett.B676:88-93,2009.Cited:7 times
The effects of a family non-universal boson on decays.
Qin Chang,Xin-Qiang Li,Ya-Dong Yang
I Int.J.Mod.Phys.A26:1273-1294,2011.Cited:3 times
主持項目情況:
B 介子稀有衰變唯象研究及新物理探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11105043
聯(lián)系電話
傳真
郵件 Changqin@htu.cn
地址 河南師范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郵編 453007
*如果發(fā)現(xiàn)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聯(lián)系方式>>
河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導師:魯公儒
魯公儒
教授
男 1945出生 教授 華中師大博士生導師 中國物理學會理事 中國高能物理學會理事 中國物理學會教學委員會委員 河南省物理學會理事長 最終學歷:國內 新鄉(xiāng)師范學院理論物理研究生畢業(yè),獲四川大學理學碩士 國外 1988.1一1989.1 美國Iowa州立大學合作研究 研究領域動力學對稱破缺與新物理探索. 一九九七年以來課題鑒定和獲獎情況: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河南省優(yōu)秀專家; 全國教育系統(tǒng)勞動模范 .承擔的科研項目: “Technicolor理論的唯象研究與粒子的探索” 199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shù)理學部結題驗收,評為優(yōu)秀項目。 "人工色理論與頂夸克物理"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98.1-2000.12 8萬元)主持人"對稱性破缺與超出標準模型的探索" 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9971-1998·122萬)主持人 "膠球與BEPC物理" 國家重大項目,北京譜儀國示合作組,參加者
研究領域:
研究組:
發(fā)表的主要論文和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
1.Measurement of rare decay of B→K(*)l+l- in the topcolor and the technicolor models Nucl.Phys.B487(1997)43 1997年 SCI收錄
2.Multiscale technicolor and topquark decay Phys.Rev.D56(1997)135 1997年 SCI收錄
3.Rare decays of the top quark is the topcolor-asslsted multiscale technicolor model Phys.Rev.D57(1998)1755 1998年 SCI收錄
4.Semilepton decay of B mesons into τντin a technicolor model J·Phys·G24(]998)745 1998年 SCI收錄
5.Inclusive η' production in B decays and the enhancement due to charged technipions J.Phys.G25(1999)L85 1999年 SCI論文
6.Rare decay B→K(*)l+1- in test of the standard model Commun.Theor.Phys.31(1999)277 1999年SCI論文
聯(lián)系電話
傳真
郵件
地址 河南師范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郵編 453007
*如果發(fā)現(xiàn)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聯(lián)系方式>>
河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導師:李文君
李文君
博士
1976年9月生,博士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畢業(yè)于中科院理論物理所。
從事tau輕子稀有衰變、B介子稀有衰變和新物理模型唯象研究,河南省高??萍紕?chuàng)新團隊主要成員。到目前為止,已在Phys.Rev.D、J.of Phys、Mod Phys.Lett.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多篇,其中被SCI收錄8篇。主持和參加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自然科學基金。
研究領域:
粒子物理,新物理唯象研究
研究組:
理論物理
發(fā)表的主要論文和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
項目:
主持,輕子味破缺的新物理效應研究(No.1054711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任基金,2006.1-2006.12。
主持,τ輕子稀有衰變與新物理模型唯象研究(No.1100503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2011.1-2013.12。
參與,動力學對稱破缺理論與B介子物理(No.0060476002),教育部博士點專項基金,2006.1-2008.12。
主持,τ輕子稀有衰變中的輕子味破壞過程與新物理探索(No.2011A140012),河南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計劃,2011.1-2013.12。
主持,SO(10)超對稱大統(tǒng)一理論中的τ輕子稀有衰變(No.2011A140012),河南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計劃,2006.1-2008.12。
論文:
Wenjun Li,Yingying Fan,et al.,lepton flavor violationτdecays in the Two-Higgs-Doublet Model III.IJMPA,25(2010)4827-4837.
Wenjun Li,Yadong Yang,Xiangdan Zhang,τ- → μ- π0 (η,η′)Decays in New Physics Scenarios beyond the Standard Model.Phys.Rev.D73 (2006)073005
Wen-Jun Li,Yuan-Ben Dai,Chao-Shang Huang ,Exclusive Semileptonic Rare Decays B → K(*)l+l- in a SUSY SO(10)GUT.Eur.Phys.J.C40 (2005)565-577.
Yuan-Ben Dai,Chao-Shang Huang,Wen-Jun Li,Xiao-Hong Wu ,CP asymmetry in B → Φ KS in a SUSY SO(10)GUT .Phys.Rev.D70,(2004)116002.
Yuan-Ben Dai,Chao-Shang Huang,Jian-Tao Li,Wen-Jun Li.,CP violation in Bd,s → l+l- in the model III 2HDM.Phys.Rev.D67,(2003)096007.
聯(lián)系電話
15837303721
傳真
郵件
Liwj24@163.com
地址 河南師范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郵編 453007
*如果發(fā)現(xiàn)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聯(lián)系方式>>
河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導師:李新強
李新強
博士
◆基本情況:
姓名:李新強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79-8-6
民族:漢
職務:
職稱:校一級特聘教授
最終學位:博士
碩士研究生導師:是
專業(yè):理論物理
研究方向:粒子物理
◆學習經歷:
1997年9月至2001 年7月,河南師范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獲理學學士學位。
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河南師范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獲理學碩士學位,師從魯公儒教授和楊亞東教授。
2004年9月至2007年7月,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師從戴元本院士和楊亞東教授。
◆工作經歷:
2008年1月至2009 年12月,德國亞琛工業(yè)大學,博士后,洪堡學者。合作者為國際著名粒子物理學家Martin Beneke教授。
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 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博士后,合作者為國際著名粒子物理學家Antoni Pich教授。
2010年1月至今,河南師范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校一級特聘教授。
◆科研項目:
2011.01-2013.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005032),《B介子稀有衰變中高階QCD效應的理論研究》,主持人。
2011.01-2013.12,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010410412000),《B介子非輕衰變中高階QCD修正的理論研究》,主持人。
2010.01- 2012.12,河南省高??萍紕?chuàng)新團隊支持計劃(2010IRTSTHN002),《高能對撞機物理研究》,研究團隊骨干。
2007.01-2009.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675039),《B 介子無粲非輕衰變與CP 破壞唯象研究》,第一參加人。
◆研究領域:
粒子物理理論和唯象研究,具體包括:重味物理和CP破壞,高階QCD修正的計算,新物理唯象等。
◆發(fā)表論文:
注:本人一直以來遵循本研究領域的國際慣例,即按姓氏字母順序排名,論文被引用情況,可以從高能物理數(shù)據庫查的:HUhttp://inspirebeta.net/UH。
1)The Rare anti-B0(d)---> phi gamma decays in standard model and as a probe of R parity violation.
By Xin-qiang Li, Gong-ru Lu, Ru-min Wang, Y.D.Yang.
[hep-ph/0305283].
Eur.Phys.J.C36(2004)97-102.
2)Charmless anti-B(s)---> VV decays in QCD factorization.
By Xin Qiang Li, Gong-ru Lu, Ya Dong Yang.
[hep-ph/0309136].
Phys.Rev.D68(2003)114015.
3)Revisiting B --> pi pi, pi K decays in QCD factorization approach.
By Xin-qiang Li, Ya-dong Yang.
[hep-ph/0508079].
Phys.Rev.D72(2005)074007.
4)Reexamining charmless B ---> PV decays in QCD factorization approach.
By Xin-qiang Li, Ya-dong Yang.
[hep-ph/0602224].
Phys.Rev.D73(2006)114027.
5)Constraints on the anomalous tensor operators from B ---> phi K*, eta K* and eta K decays.
By Qin Chang, Xin-Qiang Li, Ya-Dong Yang.
[hep-ph/0610280].
JHEP 0706(2007)038.
6)Contribution of DK continuum in the QCD sum rule for D(sJ)(2317).
By Yuan-Ben Dai, Xin-Qiang Li, Shi-Lin Zhu, Ya-Bing Zuo.
[hep-ph/0610327].
Eur.Phys.J.C55(2008)249-258.
7)Revisiting B ---> piK, piK* and rho K Decays: Direct CP Violation and Implication for New Physics.
By Qin Chang, Xin-Qiang Li, Ya-Dong Yang.
[arXiv:0807.4295 [hep-ph]].
JHEP 0809(2008)038.
8)Two-loop QCD correction to differential semi-leptonic b ---> u decays in the shape-function region.
By M.Beneke, T.Huber, X.-Q.Li.
[arXiv:0810.1230 [hep-ph]].
Nucl.Phys.B811(2009)77-97.
9)Hadronic $B$ decays in the MSSM with large tan(beta).
By M.Beneke, Xin-Qiang Li, L.Vernazza.
[arXiv:0901.4841 [hep-ph]].
Eur.Phys.J.C61(2009)429-438.
10)Constraints on the nonuniversal Z-prime couplings from B ---> pi K, pi K* and rho K Decays.
By Qin Chang, Xin-Qiang Li, Ya-Dong Yang.
[arXiv:0903.0275 [hep-ph]].
JHEP 0905(2009)056.
11)Family Non-universal Z-prime effects on anti-B(q)- B(q)mixing, B ---> X(s)mu+ mu- and B(s)---> mu+ mu- Decays.
By Qin Chang, Xin-Qiang Li, Ya-Dong Yang.
[arXiv:0907.4408 [hep-ph]].
JHEP 1002(2010)082.
12)NNLO vertex corrections to non-leptonic B decays: Tree amplitudes.
By M.Beneke, T.Huber, Xin-Qiang Li.
[arXiv:0911.3655 [hep-ph]].
Nucl.Phys.B832(2010)109-151.
13)$B \to K^{\ast} l^+ l^-$, $K l^+ l^-$ decays in a family non-universal $Z^{\prime}$ model.
By Qin Chang, Xin-Qiang Li, Ya-Dong Yang.
[arXiv:1002.2758 [hep-ph]].
JHEP 1004(2010)052.
14)The effects of a family non-universal Z-prime boson on B--->pipi decays.
By Qin Chang, Xin-Qiang Li, Ya-Dong Yang.
[arXiv:1003.6051 [hep-ph]].
Int.J.Mod.Phys.A26(2011)1273-1294.
15)Heavy-to-light currents at NNLO in SCET and semi-inclusive $\bar{B} -> X_s l^+ l^-$ decay.
By G.Bell, M.Beneke, T.Huber, Xin-Qiang Li.
[arXiv:1007.3758 [hep-ph]].
Nucl.Phys.B843(2011)143-176.
16)Determination of the strong coupling $g_{B^* B\pi}$ from semi-leptonic $B\to \pi \ell \nu$ decay.
By Xin-Qiang Li, Fang Su, Ya-Dong Yang.
[arXiv:1011.0269 [hep-ph]].
Phys.Rev.D83(2011)054019.
17)Anomalous $tq\gamma$ coupling effects in exclusive radiative B-meson decays.
By Xin-Qiang Li, Ya-Dong Yang, Xing-Bo Yuan.
[arXiv:1105.0364 [hep-ph]].
JHEP 1108(2011)075.
◆獲獎情況:
2008年,獲德國洪堡基金會“洪堡學者獎學金”;
2008年,獲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聯(lián)系方式:
聯(lián)系電話:
傳真:
郵件:xqli@itp.ac.cn
地址:河南師范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郵編:453007
*如果發(fā)現(xiàn)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聯(lián)系方式>>
河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導師:馬春旺
馬春旺
博士
1980年3月生,博士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08年畢業(yè)于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專業(yè)。 主要從事中高能重離子核反應的實驗和理論研究,在豐中子核素的性質(結構)理論和實驗測量、核技術的環(huán)境應用方面開展研究。到目前為止,已在 Phys. Rev. C、J. Phys. G和Nucl. Phys. A等國內外重要SCI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十多篇。目前承擔國家科學基金一項。
研究領域:
重離子核反應/核技術的環(huán)境應用
研究組:
核物理與核技術
發(fā)表的主要論文和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
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能區(qū)遠離穩(wěn)定線炮彈碎裂反應的同位旋效應研究(10905017)”
論文:
Chunwang Ma et al.,Isobaric yield ratios in heavy-ion reactions,and symmetry energy of neutron-rich nuclei at intermediate energies. Physical Review C 83,064620 (2011).
Chunwang Ma et al.,Reexamination of the neutron skin thickness using neutron removal cross sections. Physical Review C 82,057602 (2010).
Chunwang Ma et al.,Isospin dependence of projectile-like fragment production at intermediate energies. Physical Review C 79,034606 (2009).
Chunwang Ma et al.,THE SYSTEMATIC BEHAVIOR IN THE FRAGMENTS OF THE CALCIUM ISOTOPES PROJECTILE FRAGMENT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E-Nuclear Physics,19 1545-1552,(2010).
Chunwang Ma et al.,Systematic behavior in the isospin dependence of projectile fragmentation of mirror nuclei with A=20-60. Journal of Physics G-Nuclear and Particle Physics 37,015104 (2010) .
Chunwang Ma et al.,The isospin dependence of the projectile fragmentation of mirror nuclei at intermediate energy. Nuclear Physics A 834,581C-583C,(2010).
Wei Hui-Ling,Ma Chun-Wang*,The calculation of the 140 A MeV (40,48)Ca and (58,64)Ni projectile fragmentation by the statistical abrasion-ablation model. Acta Physica Sinica,59,5364-5368,(2010).
Chunwang Ma et al.,A revisit to the neutron skin thickness of neutron-rich nuclei in the statistical abrasion ablation model". Chinese Physics C 34,1469-1471,(2010) .
馬春旺,魏慧玲,王俊陽,劉高杰,Disappearance of isospin effect in projectile fragmentation at intermediate energy,Chinese Physics B,18,4781-4785 (2009).
馬春旺等,A possible experimental observ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eutron skin thickness,Chinese Physics B,17,1216-1222 (2008).
聯(lián)系電話
傳真
郵件 machunwang@126.com
地址 河南師范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郵編 453007
*如果發(fā)現(xiàn)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聯(lián)系方式>>
河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導師:孫俊峰
孫俊峰
研究領域:
粒子物理唯象研究
研究組:
發(fā)表的主要論文和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
發(fā)表的主要論文
1.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of Charmless Decays with QCD Factorization.
Jun-feng Sun,Guo-huai Zhu and Dong-sheng Du.
Published in Phys.Rev.D68,054003(2003)
2.Charmless Two-body B :Global Analysis with QCD Factorization.
Dong-sheng Du,Jun-feng Sun ,De-shan Yang and Guo-huai Zhu
Published in Phys.Rev.D67,014023(2003)
3.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of Charmless Decays with QCD Factorization.
Dong-sheng Du,Hai-Jun Gong,Jun-feng Sun,De-shan Yang and Guo-huai Zhu.
Phulished in Phys.Rev.D65,094025(2002),and Erratum ibid.D66,079904(2002).
4.Analysis of Beyond Na?ve Factorization.
Hai-Jun Gong,Jun-feng Sun and Dong-sheng Du.
Published in High Energy Phys.& Nucl.Phys.Vol.26,No.7,655(2002)
5.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of Dedays with QCD Factorization.
Dong-sheng Du,Hai-Jun Gong,Jun-feng Sun De-shan Yang and Guo-huai Zhu.
Published in Phys.Rev.D65,014023(2002)
聯(lián)系電話
傳真
郵件
地址 河南師范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郵編 453007
*如果發(fā)現(xiàn)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聯(lián)系方式>>
河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導師:許文娜
許文娜
博士
許文娜,女,1979年2月出生,博士,副教授
1997,9---2001,7 在河北師范大學物理系攻讀物理教育專業(yè),獲理學學士學位。
2001,9---2004,7 在河南師范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攻讀理論物理專業(yè),獲理學碩士學位。
2004,9---2007,12 在南京師范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攻讀理論物理專業(yè),獲理學博士學位。
2008,1至今 在河南師范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參加工作。
研究領域:
凝聚態(tài)物理,表面理論
研究組:
計算材料理論中心
發(fā)表的主要論文和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
1.The productions of the top-pions and top-Higgs associated with the charm quark at the hadron colliders.
Wenna Xu,Xuelei Wang,Zhen-jun Xiao,Eur.Phys.J.C51(2007)891-897.
2.The Single t-quark productions via the flavor-changing processes in the topcolor-assisted technicolor model at the hadron colliders.
Wenna Xu,Xuelei Wang,Zhenjun Xiao,Commun.Theor.Phys.49(2008)193-198.
3.Charged top-pion production associated with a gluon jet at the LHC.
Xue-Lei Wang,Wen-Na Xu,Zhen-Jun Xiao .Chin.Phys.Lett.25:3196-3199,2008.
4.The associated production of the neutral top-pion with a pair of third family quarks at the hadron colliders.
Xue-Lei Wang,Li-Li Yu,Na-Hong Song,Wen-Na Xu,Mod.Phys.Lett.A21 (2006)2833 -2843.
5.Single charged top-pion production at the next generation e+ e- colliders.
Xue-Lei Wang,Lin-Lin Du,Wen-Na Xu,Commun.Theor.Phys.43(2005)133-138.
6.The Study of the charged top pion decay processes
Xue-Lei Wang,Wen-Na Xu,Lin-Lin Du,Commun.Theor.Phys.41(2004)737-740.
7.強子對撞機上中性Top-pion產生過程pp \to \Pi_{0t} .
陳蘭莉,許文娜,王學雷,《高能物理與核物理》,Vol.31(2007)232
8.強子對撞機上top-pion介子與t夸克的關聯(lián)產生
陳蘭莉,許文娜,王學雷,《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Vol.37(2009)No.4,59
主持承擔國家自然基金項目一項,河南省教育廳項目一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四項。
聯(lián)系電話
傳真
郵件
地址 河南師范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郵編 453007
*如果發(fā)現(xiàn)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聯(lián)系方式>>
河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導師:鄭公平
鄭公平
博士
1975年9月生,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5年7月畢業(yè)于山西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獲理論物理博士學位。
博士畢業(yè)后,2007年曾赴意大利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參加有關冷原子氣體中奇異量子相和非平衡現(xiàn)象的學術活動; 2011年7月- 9月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做訪問學者。
主要從事凝聚態(tài)物理理論和冷原子物理理論方面的研究。已在 Phys.Rev.A、Phys.Rev.B、J.of Phys.B、Ann.of Phys.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十六篇,其中被SCI收錄十篇。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對外交流與合作基金項目各一項,河南省科技創(chuàng)新杰出青年基金項目一項,河南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項目兩項。獲得河南省第十屆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論文壹等獎和河南省教育廳優(yōu)秀科技論文壹等獎三項,二等獎一項。
研究領域:
凝聚態(tài)物理理論;冷原子物理理論
研究組:
理論物理研究所
發(fā)表的主要論文:
1.G.-P.Zheng,Q.-C.Zhao,and Z.-H.Li,Inter.J.of Theor.Phys.,50,114(2011).
2.G.-P.Zheng,Y.-G.Tong,and F.-L.Wang,Phys.Rev.A,81,063633(2010).
3.G.-P.Zheng,J.-Q.Liang,and W.M.Liu,Phys.Rev.B,79,014415(2009).
4.Q.-C.Zhao,G.-P.Zheng,Z.Wang,Commun.Theor.Phys.52(2),365(2009).
5.G.-P.Zheng,J.Phys.B: At.Mol.Opt.Phys.40,4493(2007).
6.G.-P.Zheng,J.-Q.Liang,and W.M.Liu,Annals of Physics(N.Y.)321,950(2006).
7.G.-P.Zheng,J.-Q.Liang,and W.M.Liu,Phys.Rev.A,71,053608(2005).
8.G.-P.Zheng,J.-Q.Liang,Commun.Theor.Phys.43(5),819(2005).
9.G.-P.Zheng,J.-Q.Liang,and W.M.Liu,Annals of Physics(N.Y.)308,652(2003);Corrigendum-ibid.320,260(2005).
10.G.-P.Zheng,J.-Q.Liang,Y.-H.Nie and W.Yin,Eur.Phys.J.B 36,215(2003).
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10647118),主持人;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外交流與合作項目(批準號:10711240120),主持人;
3.河南省科技創(chuàng)新杰出青年計劃項目(批準號:114100510021),主持人;
4.河南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項目(批準號:2007140009),主持人;
5.河南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項目(批準號:2011B140010),主持人;
聯(lián)系電話 13839082291
郵件 zhenggongping@yahoo.com.n
地址 河南師范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郵編 453007
*如果發(fā)現(xiàn)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聯(lián)系方式>>
河南師范大學數(shù)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導師:郭宗明
姓名:郭宗明
電話:0373-3326148
傳真:0373-3326174
電子郵件:gzm@htu.cn
通信地址:數(shù)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郵編:453007
個人簡歷
郭宗明,男,1959年3月生,教授,理學博士,博士生導師。1982年6月在新鄉(xiāng)師院數(shù)學系畢業(yè),獲學士學位;1987年6月在中科院數(shù)學所畢業(yè),獲碩士學位;1992年12月獲英國Glasgow大學數(shù)學系博士學位; 1992年9月至1994年3月在澳大利亞New England大學和Sydney大學進行博士后研究。2006年1月為河南師范大學特聘教授。曾任中國數(shù)學會理事,河南省數(shù)學會理事長,主持過國家教育部科技項目,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項目等。
社會兼職
研究方向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
科研成果與獎勵
在研項目
2006-200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類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的解的結構及性質研究,23萬元 主持人 項目編號:10571022
論文著作
截至目前為止,發(fā)表論文66篇(SCI收錄43篇,論文引用次數(shù)325次)。近期部分代表性論文如下:
1.On the Cauchy problem for a reaction–diffusion equation with a singular nonlinearity,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240 (2007),279-323
其它論文正在添加中...
*如果發(fā)現(xiàn)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聯(lián)系方式>>
河南師范大學數(shù)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導師:李興校
李興校
,男,1958年10月生,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F(xiàn)任河南師范大學數(shù)學與信息科學學院院長、河南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河南師范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河南省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和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一級學科(數(shù)學)重點學科的主要學術帶頭人
通信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建設東路46號河南師范大學數(shù)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郵編:453007
Email Address:xxl@htu.cn
個人簡歷
1982年7月畢業(yè)于河南師范大學的前身新鄉(xiāng)師范學院數(shù)學系數(shù)學專業(yè)并獲學士學位,其后留校在數(shù)學系任助教;1983年9月至1984年1月參加復旦大學全國青年教師拓撲進修班學習;1987年4月任講師;1990年9月至1991年6月在四川大學做國內訪問學者;1991年9月至1994年6月在四川大學基礎數(shù)學專業(yè)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微分幾何;1994年6月畢業(yè)獲博士學位;1994年7月任副教授,1997年9月任河南師范大學數(shù)學系副主任,2000年5月任教授,2000年6月轉任河南師范大學數(shù)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副院長,2002年11月任河南是師范大學數(shù)學與信息科學學院院長;曾先后多次到北京大學(1996年、1998年)、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公派訪問學者,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瑞典馬爾默大學(國際交流計劃,2007年9月至10月)、日本佐賀大學(受邀,2008年7月)作學術訪問。主要從事特殊幾何結構及子流形幾何的研究。
作為主持人或主要參研人員,主持或參加多項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與北京大學陳維桓教授合作出版《黎曼幾何引論》上、下冊兩部。在Tohoku Mathematical Journal,Manuscripta Mathematica,Differential Geometry and its Applications,Results in Mathematics,Archiv der Mathematika,Applied Mathematics Letters,Kodai Mathematical Journal以及《中國科學》(中英文版)、《數(shù)學學報》(中英文版)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三十余篇。主要工作包括利用全純曲線理論對球面中極小浸入曲面的研究、六維球面中具有常數(shù)Kaehler角的一類極小浸入曲面的分類定理、歐氏空間中高余維浸入曲面的G*-形變、空間形式中具有平行平均曲率向量場和常數(shù)量曲率的子流形的Moebius刻畫、球面中具有平行Blaschke張量的超曲面、具有平行仿Blaschke張量的超曲面的完全分類、以及有關Blaschke等參超曲面的分類定理、超曲面上誘導SU(3)結構的撓率研究等。部分研究成果曾獲河南省自然科學優(yōu)秀論文獎和河南省教育廳優(yōu)秀科技論文獎。
社會兼職
河南省數(shù)學學會副理事長
河南省數(shù)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研究方向
微分幾何
近期最感興趣的三個研究方向: 黎曼幾何、物理學中的微分幾何和子流形幾何。
榮譽與獎勵
河南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先進個人”;
河南師范大學“優(yōu)秀共產黨員”;
河南師范大學“三育人”先進個人;
河南師范大學“優(yōu)秀老師”。
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人,2012-2015)
自然誘導的特殊幾何結構及其分類研究
編號:11171091 資助總金額:48萬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第二完成人,2008-2010)
滑模變結構控制及其在混沌同步、混沌反控制中的應用
編號:60850004 資助總金額:20萬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第一完成人,2007-2009)
黎曼泛函及其相關的曲率與拓撲問題的研究
編號:10671181 資助總金額:24萬
4.河南省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計劃項目(主持人,2009-2011)
流形上G-結構的幾何與分析
編號:092300410143 資助金額:2萬
5.河南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人,2009-2011)
流形上G-結構的微分幾何
編號:2009A110010 資助金額:1萬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0-2002,主要參研人員)
Hall代數(shù)和Canonical基
編號:19971060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96-1998,主要參研人員)
子流形的幾個問題研究
編號:19571059
8.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人,2000-2002)
整體微分幾何與M?bius幾何
編號:004051900
9.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人,1996-1998)
流形上的分析與整體微分幾何
編號:964050700
10.河南省教委項目(主持人,1997-2000)
黎曼幾何與子流形幾何
編號:9711006
合作交流項目:
1.河南師范大學與瑞典馬爾默(Malmo)大學交流項目(2007年至2008年)
2.國家公派(2005年批準計劃)訪問學者項目: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德國柏林洪堡(Humboldt)大學
參加學術會議(學術報告)、學術訪問
1.德國柏林工業(yè)大學,學術報告,2006年11月
2.捷克Snri冬季學校(Masaryk University主辦:Winter School:GEOMETRY AND PHYSICS),
2007年1月
3.捷克Olomouc,Palacky University,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fferential Geometry and its Applications,2007年8月
4.瑞典隆德(Lund)大學,學術報告,2007年10月
5.日本佐賀(Saga)大學,學術訪問,2008年8月
6.河南師范大學(新鄉(xiāng)),子流形幾何與相關拓撲問題國際研討會,2010年4月
7.河南師范大學(新鄉(xiāng)),幾何與物理國際學術會議,2010年7月
8.浙江大學(杭州),黎曼-芬斯勒幾何國際會議,2011年7月
8.重慶理工大學(重慶),黎曼-芬斯勒幾何國際會議,2012年5月
9.波蘭Banach國際會議中心(Bedlewo),Conference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2012年6月
10.四川大學(成都),中日微分幾何國際會議,2012年9月
11.福建師范大學(福州),子流形幾何與拓撲問題國際研討會,2012年11月
12.日本福岡大學,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Differential Geometry,2013年3月
論文著作(帶*號為通訊作者)
1.黃廣月,李興校,曹林芬,Universal bounds on eigenvalues of the buckling problem on spherical domains,Journal of Mathematics,31(2011),no.5:840-847.
2.胡澤軍,李興校*,翟書杰:On the Blaschke isoparametric hypersurfaces in the unit sphere with three distinct Blaschke eigenvalues,Science China,Mathematics,54(2011),no.10:2171-2194.
3.黃廣月,李興校*,Estimates on eigenvalues for the biharmonic operator on a bounded domain in H^n(-1),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Ser.B,31(2011),no.4:1383-1388.
4.李興校,彭業(yè)娟,單位球面S6 中的Blaschke 等參超曲面,中國科學,40,2010:827-928.
5.成慶明,李興校*,齊學榮:A classification of hypersurfaces with parallel para-Blaschke tensor in S^{m+1},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s,21(2010):297-316.
6.李興校,彭業(yè)娟:Classification of the Blaschke isoparametric hypersurfaces with three distinct Blaschke eigenvalues,Results in Mathematics,58(2010):145-172.
7.黃廣月,李興校*,齊學榮:Estimates on the first two buckling eigenvalues on spherical domains,Journal of Geometry and Physics,60(2010):714-719.
8.李興校,張鳳云:On the Blaschke isoparametric hypersurfaces in unit sphere,Acta Mathematica Sinica,English Series,25(2009),no.4:657-678.
9.黃廣月,李興校*,許瑞偉:Extrinsic estimates for the eigenvalues of Schrodinger operator,Geometriae Dedicata,143(2009):89-107.
10.黃廣月,李興校*: Estimates on eigenvalues for higher order Laplacians on spherical domains,Journal of Mathematics (PRC),29(2009),no.4:449-453.
11.李興校,張鳳云:Immersed hypersurfaces in the unit sphere S^{m+1} with constant Blaschke eigenvalues,Acta Mathematica Sinica,English Series,23(2007),no.3:533-548.
12.李興校,許瑞偉:On the stability of stationary surfaces in S^4_1,Differential Geometry and Its Applications,25(2007):258-265.
13.李興校,曹林芬:The Uniqueness and Nonexistent Results for Some Nonlinear Partial Equa-tions on Riemannian Manifolds,Chinese Quaterly Journal,22(2007),no.3:344-351.
14.李興校,張鳳云:A classification of immersed hypersurfaces with parallel Blaschke tensors,Tohoku Mathematical Journal,58(2006):581-597.
15.李興校,黃廣月:球面間特征影射的一些新結果,數(shù)學雜志,26(2006),no.3:243-249.
16.李興校,許建樓:四元空間形式中具有常數(shù)角的浸入曲面,數(shù)學的實踐與認識,36(2006) ,no.9:281-286.
17.李興校,張鳳云:A Moebius characterization of submanifolds in real space forms with parallel mean curvature and constant scalar curvature,Manuscripta Mathematica,117 (2005),no.2:135-152.
18.李興校,黃廣月,許建樓:Some inequalities for submanifolds in locally conformal almost cosymplectic manifolds,Soochow Journal of Mathematics,31(2005),no.3:309-319.
19.郭宗明,李興校:Solutions with isolated point ruptures for a semilinear elliptic equation in R^2 with a non-Lipschitz nonlinearity,Appl.Math.Lett.,Vol.17(2004),no.5:519-526.
20.李興校,曹林芬:歐氏空間和球面子流形中Yang-Mills場的一類不穩(wěn)定性結果,數(shù)學研究與評論,Vol.24(2004),no.3:461-472.
21.李興校:R^{2+p} 中浸入曲面的共形G* -形變,數(shù)學學報,46(2003),no.1:153-160.
22.李興校:A uniqueness theorem for nonsupermimimal surfaces in S^6 with constant Kaehler angles,Chin.Quart.J.Math.,15(2000),no.1:43-52.
23.李興校:A classification theorem for complete minimal surfaces in S^6 with constant Kaehler angles,Archiv der Mathematica,72(1999),no.5:385-400.
24.李興校:Minimal surfaces in S^6 with constant K?hler angles and constant curvature,J.Math.Res.Expo.,Vol.19(1999),no.2:317-324.
25.李興校,李安民:Explicit representations of minimal immersions of the 2-sphere into S^{2m} ,Acta Mathematica Sinica,English Series,13(1997),no.2:175-186.
26.李興校,李安民: S^6 中具有常數(shù)Kaehler 角的極小曲面,數(shù)學學報,39(1996),no.2:196-203.河南省自然科學優(yōu)秀論文二等獎.
27.陳維桓,李興校:黎曼幾何引論(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28.陳維桓,李興校:黎曼幾何引論(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
29.焦爭鳴,王栓宏,李興校:近世代數(shù),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
*如果發(fā)現(xiàn)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聯(lián)系方式>>
河南師范大學
添加河南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河南師范大學考研分數(shù)線、河南師范大學報錄比、河南師范大學考研群、河南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河南師范大學考研真題、河南師范大學專業(yè)目錄、河南師范大學排名、河南師范大學保研、河南師范大學公眾號、河南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河南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